冲进“蘑菇云”里抢数据!听老兵讲我国首颗氢弹爆炸实验惊天一震的辉煌时刻

今年82岁的军休干部杨慧耘,每天都坚持爬山,他自创了一套健身操,“金钩倒挂”的绝技让很多晨练的人称奇。很多人说杨慧耘性格乐观,做事有毅力,杨慧耘说是多年的从军经历磨炼出自己坚毅的性格。作为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实验的亲历者,杨慧耘向记者讲述了当年惊天一震的辉煌时刻。

杨慧耘

带着冲锋枪取水

回想起54年前参加氢弹爆炸实验的情景,杨慧耘仍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时我还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意气风发,在缺水缺肉缺菜的困难条件下,我们坚持每天进行体能训练。那会儿,由单兵到小组、单排到中队,大家每天练得汗流浃背,脸被晒得紫一块、红一块、黑一块地蜕皮,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晚上睡觉也很不适应,有时半夜起来狂风肆虐冷得厉害,风力大的时候,帐篷都被刮得倾斜,而且附近时时有野狼出没,为防不测,大家还得轮流值班,真枪实弹巡逻站岗。 ”

杨慧耘说,平日里大家爱军习武,刻苦钻研三防知识,精练各武器装备的操作技能以及战略战术的合成训练。全大队的生活用水也交由杨慧耘和战士们来完成,每周全副武装押车到百里之外的地方抽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那年代,我们开的是苏式嘎斯车,笨重不说还常出故障。河边是远古森林形成的沼泽地,稍不留意,车就会陷进去。河边凶狠的野生动物时常出没,弄出些哗啦啦沙沙沙的声音,让你心惊肉跳。为保证抽水、运水的安全,我们带的都是冲锋枪,不时地开枪射击,一边恫吓野生动物不要靠近我们,一边抓紧用潜水泵抽满水箱,赶紧返回营地。

冲进“蘑菇云”里抢数据

“1967年6月17日,我们在试验现场目睹氢弹的核聚变,惊天一震的辉煌时刻,令我心潮澎湃,铭记于心。 ”据杨慧耘回忆,那天上午,防空警报突然拉响,全员早已穿好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配装的武器装备井然有序。刹那间,一声巨响,震耳欲聋,一个比太阳明亮几十倍的闪光火球腾空而起,瞬间浓烟滚滚,巨大的蘑菇烟云直冲霄汉,几百里外都能观察到。

“避过闪光的大火球和冲击波的巨浪,一声令下,我们小分队跑步集合,乘车飞奔向爆破核心区域。个人的安全,早已置之度外!场区内一片火光,硝烟弥漫,浓烟滚滚,我们身着防化衣和防护器材,迎着浓浓的烟火,顶着放射性灰尘的沾染,穿越爆炸区域向爆心逼近。心脏的狂跳和粗重的喘息声在胸中鸣响,防化衣内汗流如注,护目镜被汗雾蒸腾遮挡,只能不时地晃脑袋、眨眼睛摆脱汗水雾气的干扰。大家肩负着各自的使命,每个人都拼命似地抢时间、抢测量、抢数据,我国开天辟地第一次热核武器的爆炸科学数据极为宝贵,丝毫不容耽搁拖延,丝毫不能放松警觉,丝毫不容麻痹大意,丝毫不许出现错误! ”

“我们进出的每一分钟,辐射都已超出了防护标准,只见身上的防辐射计量笔直线上升,冲破上限。但是为了这史无前例的氢弹试验,为了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庄严神圣的历史重任,一切个人的安危早已置之脑后,我们不牺牲谁牺牲,我们不奉献谁奉献!每个干部战士都勇于担当,像铁人一样不知疲倦、不顾安危!”

临近中午,任务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我们拖着疲惫不堪散架似的身体,摇晃着迈进了洗消站。此时大部队已经撤离,我和战友们艰难地脱下防护衣和内衣,它们早已灌满了汗水,冰凉而沉重。刚站起身,我突然觉得天旋地转,两眼一黑,栽倒在地。不知过了多久,经战友和军医抢救,我慢慢苏醒过来,缓过气看到还有几个战友在虚脱呕吐,主要原因是紧张的一天不曾喝上一口水,吃上一粒米,全副武装在戈壁滩上奔跑了几十公里。但为了核试验的成功,这点苦和累都算不了什么! ”

闲不住的“健身达人”

退休后的杨慧耘最大的爱好是每天坚持爬山,他喜欢在针叶松树林里做换气运动,说对心肺功能有好处。他还自创了一套健康操,主要是通过拍打全身,调动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杨慧耘最拿手的绝活是“倒挂金钩”,将双脚挂在树枝上,头朝下保持静止状态。每次他练习这个动作,都能吸引很多晨练人的目光。 “这个动作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的,因为我年轻的时候在部队接受过训练,有一定的功底,再加上我血压低,所以做这个动作对我来说难度不大……”杨慧耘解释说。因为年纪大了,出于安全考虑,家里人不赞成他晨练的时候做这些高难度的动作,也不赞成他自驾车外出。“我的女儿在北京工作,每年我有一半的时间在北京生活,80岁以前我经常自己开车往返北京,女儿不放心,后来就给我安排了陪驾,不让我自己开车了。 ”杨慧耘笑着说。

杨慧耘在小区里是个热心肠,他种了棵无花果树,结的果子又大又甜,每年结果的时候,他就会分给大家一起吃。“开始的时候种不好,感觉树苗快要死掉了,我就顺藤摸瓜,用手挖开土找原因,结果发现土层底下都是建筑垃圾,我就每天从山上取一些土回来给树苗换上,自己制作了很多有机肥料,终于把小树苗救活了。”喜欢种地、喜欢看书、喜欢玩电脑,还喜欢打乒乓球和排球,杨慧耘爱好广泛,在他看来,老年人要想得开,正确对待生老病死,开心过好每一天。(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宋振涛 通讯员 李夏凌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