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与商量”第十二期协商活动:唤醒老城区,赋能新经济

提升环境品质 讲好青岛故事 激发街区活力

唤醒老城区 赋能新经济

——市政协委员、职能部门和专家学者热议加快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

●唤醒老城区,要把老建筑修好用好。一方面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老建筑保护修缮,在外观上实现修旧如旧;另一方面要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需要。

●用影视剧讲好青岛故事,展现青岛生活,让人们一看到影视剧就想到青岛,一到青岛就想寻找影视剧里的故事,实现城市与影视剧的深度融合。

●提升区域经济活力需要多方协作、系统推进。相关部门要相信企业的力量、相信市场的力量,吸引更多主体参与,整合更多资源。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城市风貌独具一格。而由齐鲁文化、海洋文化和工商业文化共同滋养出的历史城区则是这座城市的风韵和精华所在。在这里,风格多样的建筑和通山达海的街巷交相辉映,引人回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加快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唤醒老城区,赋能新经济,为青岛提出了新的发展课题。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历史城区品质为核心,努力焕发历史城区新活力,无疑是打造青岛面向未来百年发展的新起点、新燃点和新经典。

1月19日,由市政协委员联络活动工作室、青岛日报社、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同打造的“倾听与商量”协商平台第十二期协商活动举行。本期协商活动由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承办。市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代表、专家学者在活动现场,共同就“唤醒老城区,赋能新经济”主题展开热议,在倾听中交流思想、凝聚共识;在商量中汇集力量、解决问题。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刘赞松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市政协委员、职能部门代表和专家学者畅谈如何加快推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环境品质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青岛成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划定了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该片区域也被岛城市民亲切地称为老城区。其位于青岛主城区西部,曾经是独一无二的城市中心,配套设施完善,人口密集。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重心转移,越来越多的市民离开老城区,搬到城市的东部、北部、西部,曾经繁华的老城区逐渐沉寂。

重振老城区,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强的共识。2019年5月,我市建立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联席会制度,2021年,又整合成立了市级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指挥部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国际邮轮母港区改造更新的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相关工作。

如何让老城区重焕生机,协商活动中,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有委员指出,老城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房屋老旧破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和生活不便等。

协商活动现场。

“老城区的精华部分是十几个历史文化街区,这里分布了大量的历史建筑。长期超负荷地使用损害了老建筑的‘肌体’,墙皮脱落、漏雨、违建破坏结构等问题屡见不鲜,一些老建筑甚至成了危楼。”省政协委员、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马波表示,唤醒老城区,吸引更多的人融入老城区,首先要把这些老建筑修好用好。一方面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做好老建筑保护修缮,在外观上实现修旧如旧;另一方面要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现代化改造,使之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做好标准建设,让老建筑保护修缮有章可循。

马波

“为了指导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我市已编制《青岛市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技术指导》《青岛市近现代历史建筑修缮施工导则》《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消防设计指引》等技术文件,同时,成立了由1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库,全面参与项目咨询、评审和论证工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执行主任陈卫华表示,下一步,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将进一步严格审批、强化监管,让更多老建筑焕发新生。

陈卫华

当前,四方路片区正在进行保护更新施工。协商活动现场,来自德才装饰股份有限公司的任小强介绍,由不同大小和颜色石子组成的水刷石外墙墙面是四方路片区老建筑的典型特征。为了实现修旧如旧,德才装饰专门邀请科研机构对老建筑的水刷石墙面进行化验,并根据化验结果调配修缮所需石子,尽最大可能还原建筑历史风貌。

任小强

蜿蜒的街巷和古朴的石板路是老城区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协委员、青岛骥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舜尧表示,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拿出绣花的精神,采用精细化手段,最大限度地避免施工损坏原有路面。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区域,可以建设综合管廊,减少道路开挖频次。

杨舜尧

“最近几年,市区不少地方都进行了微更新,利用街角空地建设口袋公园,美化了区域环境。相比之下,老城区的微更新项目还比较少。建议有关部门利用拆违地块建设口袋公园,提升老城区品质。”杨舜尧说,

“2019年起,我市启动了城市空间微更新,通过‘生态化、艺术化、便民化’的设计改造,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细化创新设计,完善公共配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滕军红说,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已经在博山路打造了具有文化展示和生活互动功能的公共休闲广场,2022年,还计划在易州路和黄岛路三角地建设两处口袋公园,提升环境品质。

滕军红

讲好青岛故事 增加城市魅力

老城区是百年青岛的发祥地,是城市文化的源头,发生了数不清的青岛故事,更寄托着无数青岛人的情感。复兴老城区,唤醒老城区,一定要做好青岛文化大文章。

马波委员认为,复兴老城区,文化是主线。青岛要讲好文化故事,做好文化产品,用文化活力带动区域发展。

“青岛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与开放、包容和创新的城市文化息息相关。复兴老城区,要把老城区变成青岛城市文化展厅,对外吸引八方游客,对内增强城市凝聚力。”马波表示,青岛依海而生,因港而兴,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非常强烈。唤醒老城区,一方面要有国际视角,利用好邮轮母港这一优势资源,强化港城联动,更好地树立青岛形象;另一方面,要突出市民性,利用老建筑重现老青岛生活,以市民的共同记忆提升老城区关注度。

马波的设想正在市北区逐渐变成现实。依托高密路30号里院,市北区打造了里院博物馆,系统展示里院的前世今生。市北区历史城区管委会四级调研员袁本田介绍,里院博物馆共设有“里院纵横”“里院商业”和“里院百态”三个展厅,漫步其中,市民仿佛走进了旧日时光。

袁本田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施工,里院博物馆已经基本具备对外开放条件,计划2022年3月份开门纳客。为了进一步丰富藏品,我们准备在博物馆现场设立专门窗口,持续收集汇总老物件,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袁本田发出邀约。

更多的城市记忆馆也在筹划中。陈卫华表示,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计划在中山路72-74号和济宁路47号建设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和里院生活记忆馆,直观系统展示老城区的历史、人文、民俗,并结合沉浸式体验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和网红打卡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老城区的保护更新、文化挖掘和文化传播,塑造青岛城市新形象。

在青岛工作生活20年的杨舜尧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吸引他的不仅仅有欧陆风情,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柳腔、茂腔、胶州大秧歌、宗家庄版画都来源于民间,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许多市民却不了解,非常可惜。老城区更新的过程中,建议利用老建筑建设青岛文化展示区,通过演出、展览、互动体验的方式系统性展示本地特色文化,同时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杨舜尧说。

时下,利用影视产品宣传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城市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社会资源的热门方式。青岛有着很好的影视基础,是很多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地。制作青岛主题影视剧,宣传城市形象,助力老城区复兴成为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风雨百年,青岛老城区有着很多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把这些故事拍摄成影视剧可以更好地宣传青岛,推介老城区。《大染坊》《青岛往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有关部门总结经验,多推出青岛主题影视剧,推动老城区建筑和街区活化。”马波建议。

市政协委员、青岛康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静将目光放在了时尚都市影视剧上。在2021年召开的青岛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以时尚都市电视/网络作品宣传城市形象的提案》,希望通过拍摄时尚都市影视剧,讲述青岛现代生活,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青岛形象。

王玉静

“一部《庐山恋》电影给庐山带来了40年的高曝光率。2020年,描述西安都市生活的电视剧《装台》热播,进一步带火西安旅游。青岛要拍摄时尚都市影视剧,展现现代城市生活,让人们一看到影视剧就想到青岛,一到青岛就想寻找影视剧里的故事,实现城市与影视剧深度融合。老城区特色鲜明,不论是建筑还是街景都有很强的识别性,是很好的取景地。”王玉静表示。

市北区政协委员、民俗专家鲁汉最近正利用新媒体讲述青岛故事。“老城区复兴需要更多年轻人参与。利用小视频、利用新媒体,我们能够对接更多的年轻人,激发他们对老城区的热情。”鲁汉说道。

丰富经济业态 激发街区活力

区域活力与经济活跃度息息相关。时下,新经济发展风头正劲,新业态层出不穷。协商活动中,围绕老城区的新经济发展和新业态引入,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马波对30年前的老城区印象深刻。那时,中山路周边大商场和小商品市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购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然而,面对“将中山路周边区域打造成商品集散地”的提议时,他却持有不同意见。

马波认为,老城区复兴一定要切中时代的脉搏。30年前,物资较为匮乏,购物是商业的焦点。进入21世纪,消费行为已经由单一的购物转为旅游观光、特色餐饮、文化休闲等体验式消费。这时,老城区不应该再打造单纯的商品集散地,而是要丰富业态,积极引进年轻人喜欢的新业态。

“消费行为的转变带给老建筑全新的机会。”杨舜尧表示,在体验式消费的新时代,空间多变的老建筑更加符合新业态需求,相关部门应该进行针对性招商,为老建筑赋予新活力。

政协委员的建议与相关部门的行动不谋而合。滕军红表示,围绕丰富业态,市南区和市北区都有所作为。市南区编制了“1个主轴+3大主题区+n个街区里院项目”产业布局方案,打造“旧里院+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的产业业态新场景。45个特色餐饮、文创艺术、休闲体验等型类项目相继落户,有效带动提升中山路区域消费人气和时尚活力。市北区引进专业团队完成历史街区的业态功能梳理和策划定位,结合建筑特色点穴式引入产业项目。截至目前,实现落地开业文旅商项目19个,对接品牌信息407家。四方路街区业态主要涵盖文化体验、创意零售、餐饮美食、休闲娱乐、公寓住宿、产业办公六大业态。馆陶路街区定位金融主题风情街区,春光里、洪泰山海会、新金融产业园等一批龙头核心项目已经落户街区,正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青岛新金融中心”。上海路-武定路街区定位打造国际商务街区,以刘子山别墅群为载体,聚焦高端商务主题,正在研究载体空间功能定位。

“提升区域经济活力需要多方协作、系统推进。相关部门要相信企业的力量,相信市场的力量,吸引更多主体参与,整合更多资源。”杨舜尧认为,年轻人是活力的源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城区复兴的过程就是吸引年轻人的过程。青岛应该学习南京等地做法,出台专门政策吸引更多年轻人到老城区创业,用年轻人的热情激发老城区的活力。

“丰富业态,打造良好的经济生态是老城区复兴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政府+平台公司+社会资源’的方式,推动建筑修缮保护与产业导入有机融合,我们打造了一批示范项目。但与历史街区的总体面积相比,现有的活化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带动力仍有不足。”陈卫华表示,下一步,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将坚持运用市场逻辑谋事、资本力量干事,有序审慎做好各项工作,精益求精推动四方路、黄岛路保护更新。同时,结合地铁线路通车、重点项目建成运营等关键节点,举办年轻人喜爱的夏日市集等活动,凝聚街区人气。

周杉

时下,一批创业者正在老城区投资兴业。在前期座谈中,老城区居住条件较差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针对这一问题,市南区利用老里院建设了一批人才公寓。青岛海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杉介绍,人才公寓项目位于济宁支路、济宁路、四方路交汇区域,共有56套房源。为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人才公寓专门设置了商业区,2022年中投入运营后,将重点招引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相关业态入住。为了传播街区文化,人才公寓里还专门设置了街区微型博物馆,“该业态的引入将增加对年轻人的粘度,为老城区复兴带来新的活力。”她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武/文 赵健鹏/图)

青岛日报2022年1月24日5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