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盼头了”,青岛港202名优秀农民工由劳务派遣制转为集团合同制





202,一个普通的数字,但是,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来说,这个数字背后承载的故事却意义非凡。 202名优秀农民工通过公平选拔,今年顺利由劳务派遣制转为集团合同制。但,这串数字代表的又不仅仅是202个农民工,也是202个家庭,更是202颗激动的心。 “这件好事,真是办到了我们农民工的心坎上!”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装卸大队值班副队长丁兆信激动地说。

10年勤恳工作换来身份转变

回想起得知自己顺利转为集团合同制的那一刻,丁兆信记忆犹新,对他来说,那是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瞬间。 “心情十分激动,越发觉得生活有奔头了。 ”面对记者,丁兆信的脸上不自觉地露出笑容。

2010年3月,丁兆信从临沂沂南老家来到青岛港,一晃已经10年时间。“来青岛之前,我一直在老家务农,对于码头上的东西真是什么都不会。 ”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丁兆信并没有因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就消极工作,而是跟着师傅踏踏实实地学习装卸作业。 “师傅手把手地教我,一遍一遍地演示给我看,慢慢地我就掌握了。 ”丁兆信说,装卸是个体力活,尤其最开始那几年,机械化程度不高,每天工作量很大。即使刚开始体力有些吃不消,丁兆信也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反而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活干得又快又好,得到了班长的认可。 “当时自己也没别的想法,就一门心思干活,慢慢地班长就让我去干桥板头,后来又让我干仓长。 ”

2015年,丁兆信成为了装卸大队铜精矿、氧化铝做包专业班班长。升职的喜悦很快被第一次“当官”的压力冲淡了不少,尤其班里的同事自己也不太熟悉,丁兆信迎来了自己工作后的最大难题。 “从来没当过班长,也不知道该怎么管,没办法,下班后我就去找老班长请教经验,学习怎么当班长。 ”谁适合干什么,就让他发挥特长安排到合适工序和岗位,谁干得好就表扬,干得不好就要指出来,丁兆信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模式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信任。而让大家能够打心眼里服从自己的管理,丁兆信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本领,那就是他所在的班基本都是作业效率第一名,不仅能按时完成计划,甚至还能超额完成。 “干活不仅要干得好,也要干得快,这样干得越多,大家的效益也就越好。 ”丁兆信的话语虽然朴实,但能够反映出一名老员工对于本职工作的敬业与热爱。

有了更多归属感成就感

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农民工、优秀班长等荣誉称号,2018年又升职为值班副队长……10年来,丁兆信在自己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踏实向前。采访中,记者得知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农民工”称号这一项成绩,在500多人的装卸大队中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可从丁兆信口中说出时,却是那样轻描淡写,但是能够想象得到,这份荣誉的背后承载的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与付出。 “我觉得,干装卸还是要凭成绩、凭实力来说话,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

能转为集团合同制工人,这是10年前刚到青岛港的丁兆信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有了今天这样的成绩与机遇,丁兆信坦言自己很幸运,也很知足。 “今年集团公司出台的转集团合同制工人的好政策,让我和大队其他16名弟兄有幸成为最大受益者,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打心眼里感恩青岛港,让我们有了更多归属感、成就感。 ”

丁兆信告诉记者,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现在都在老家,自己也有计划未来把孩子接到青岛上学、生活。 “我觉得现在生活更有目标了,带领大伙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更足了,未来一定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优秀的工作业绩回报港口、回报公司。 ”

身份转变后“名正言顺”了

和丁兆信一样,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流机大队拖车司机李蓬勃也是此次202人中的一员。而和丁兆信不一样的是,对于李蓬勃来说,这次转为合同制员工,更像是一次“破格”录取。

2004年从德州老家来到青岛港,19岁的李蓬勃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装卸工人。 13年的装卸工作并没有让李蓬勃感到满足,当从小喜欢车的他听说流机大队要招募拖车司机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 “从小就喜欢车,工作之后也去考了驾照,买了车,平时就爱研究车,所以能成为一名拖车司机我很高兴。 ”

开拖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这个李蓬勃很早就知道,可是让他意料之外的是,自己整整学了3个多月。 “很不适应,非常不适应,尤其倒车时,拖车和普通车的方向是相反的,要想调整过来太难了。 ”跟着老师傅当学徒,从最基本的开始学,心里想着师傅教的技巧,慢慢练习,慢慢琢磨。只用了一年的时间,2018年,李蓬勃便在青岛港集团技术大比武牵引车项目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要不是获得了第二名,这次转合同制,我应该一开始就被否决了。”李蓬勃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还只是一名初级技工,如果不是在比武上取得了第二名,获得了积分,按要求自己并没有太多机会。 “所以我很感谢集团给我们工人提供了大比武这个可以展现自身能力的平台,自己也很幸运能够抓住这次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再加上现在身份有了转变,觉得工作上更有干劲了! ”

转为合同制已经一个月了,李蓬勃表示,接下来自己还是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往前冲。 “工作了10多年,青岛港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的家一样,尤其最近这一个月,感觉自己更加‘名正言顺’了,作为一名拖车司机的新手,我要不断学习,多积累经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拖车司机! ”憧憬着未来的工作,李蓬勃的话语里充满信心。

/心声/

让更多农民工有了盼头

“前年买房,去年生女,今年转制,我一个没有学历的农村娃扎根海港,成了我们安丘老家谈论高考之后又一热议话题。 ”QQCT操作四大队轮胎吊司机林龙龙说。 “以前我是个渔民,天天风里来雨里去,来了港口,不仅干活挣钱,还有岗位练兵、技能培训,今年又转为合同制,让我们一家人都觉得温暖、踏实。”董矿公司装卸工闫峰说……伴随着9月的微风,走在大港的作业现场,眼前看到的是职工满脸的笑容,感受到每个人的工作热情,大家纷纷将“转合同”作为“加油站”,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身港口发展。而对于这202名农民工来说,经济上得实惠、身份上得认同、情感上有归属、生活上有盼头,集团激励政策让他们多年来的期盼如今一举实现。

“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加大职工关怀力度,在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建议,充分调研基础上建立农民工转合同制,202名优秀农民工通过公平选拔,顺利转为集团合同制。 ”作为当年第一批由农民工转为合同制员工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分公司装卸大队副队长皮进军,对这件事情更是深有体会。他表示,农民工队伍是港口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力量,直接关系装卸效率和服务质量。今年,经过农民工个人申报、基层评审、初选结果公示、集团审核四个步骤,这202名农民工将和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员工享受一样的政治待遇和薪酬待遇。“同时,这对其他还没有转成合同制的农民工也是一种激励,大家都觉得更有盼头了,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转为合同制。 ”皮进军说。(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