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开学先开工,青岛农业大学科技赋能春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20日讯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虽然青岛农业大学21日才开学,但农业科技人员已经在田间地头开始了壮苗、选种等工作,用科技力量赋能春播春耕。

对小麦来说,春天意味着返青的讯号。地里的小麦在去年秋季已经播种,蛰伏了一冬之后,小麦会在这个时节从匍匐在地的姿势变成直立生长,这也是农业上讲的“起身”阶段。但去年秋季因为山东地区降水量大,播种期比以往推迟了20天,一些低洼地带甚至推迟更久。春季壮苗成为确保收成的关键。青岛农业大学张玉梅教授团队已经在胶州、平度的田地里忙碌起来。以往这个时候,小麦已经有20厘米高,但如今大部分地里,小麦高度折半。一番调研之后,张玉梅给种植户开出“药方”,建议使用缓释菌肥追水追肥。“别发愁,这种情况我们遇见过,晚长也能丰产。”她坚定的语气让满面愁容的种植户稍松了口气。趁着气温还没有大幅上升,张玉梅团队正在抓紧时间现场调研,对使用不同方式灌溉的农户进行指导。

在即墨白庙村,青岛农业大学杨延杰团队正在为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白庙芋头选育种子。团队还指导农户用温室和大棚等设施栽培方式,延长供应期,实现稳定品质和产量倍增的目标,让品牌农业更稳定地发挥提升乡村经济的作用。

在莱西市北张家寨子村日光温室,油亮的葡萄叶子生机盎然。刘更森教授的到来更让果农脸上乐开了花。在大棚葡萄的花期,室内温湿度调控、病害防控、花期肥水管理、保花保果、单十字飞鸟架的架设等都是果农急需的技术。该村葡萄产业以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作为支撑,全村建设12栋葡萄日光温室,选择巨峰系藤稔葡萄品种,通过集约化密植、水肥一体化、平茬修剪、精细化花果管理及单氰胺打破休眠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形成了11月中旬揭帘升温,12月下旬萌芽,翌年5月中旬即可成熟上市的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亩产值达12万元以上。如今,北张家寨子村盘活土地资源,拓宽了融资渠道,在刘更森教授帮助下发展设施葡萄200余亩,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

与此同时,青岛城阳区上马葡萄全产业链智慧农业示范园项目基地建设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该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在刘更森教授指导下选择阳光玫瑰葡萄品种,采用大拱棚标准化避雨栽培模式,可有效带动青岛市现代葡萄产业的发展,带领上马街道海东社区找到乡村振兴产业优先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刘更森常年在田间地头指导生产。他和团队的“阳光玫瑰葡萄避雨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辐射了莱西的日庄镇、院上镇及马连庄镇等地,发展设施葡萄1000多亩,新增产值8000万元以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荣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