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出台多种引才惠才护才政策,着力优化人才创新环境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5日讯 “来了就是青岛人”。为全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提高人才流动便利度,今年3月,青岛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内(境)外毕业学年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在校大学生。北京工业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的研三学生闫家文,成为此次放开落户政策之后第一个申请落户的在校生。

“去年‘秋招’的时候,就特别关注了青岛的几家企业,并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落户新政出台让在校大学生在线就能进行学籍确认,实现落户资格审核‘秒批’,这也成为我愿意成为‘新青岛人’的一个加分项。”闫家文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17日新政发布至7月底,已有2.8万名学历人才通过网上申请落户。

青岛蓝谷内的高端人才在开展新产品研发。资料图

不仅如此,青岛市积极“走出去”,面向全球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加速人才向青岛集聚。从加快胶东五市区域人才开发一体化进程,到每年组织开展的“招才引智名校行”活动;从与130所国内重点高校签订高层次人才合作战略协议、在国内12所高校、机构设立引才引智工作站,到搭建“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蓝洽会”“全球博士青岛研修营”“国际人力资源峰会”等品牌引才平台;从线下多平台发力,到线上推出青岛人才网“招聘e站”以及“岗位超市”“人才超市”两个线上资源池;从一系列人才专项招引政策举措到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柔性引进人才的若干措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面向全球招募各类英才到青揭榜挂帅……青岛力争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灵活的方式招才引智,为青岛发展集聚人才。

“青岛对人才的渴求,不仅体现在引进来,更要让他们留得住、干得起劲。”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青岛正在构建完善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不仅在就业落户、给出人才安居青岛的多元解决方案,更是在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建立起人才及其配偶编制和优质基础教育学位2个“蓄水池”,提倡、鼓励举家引进人才。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人才评价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弊病,发起全面攻坚战,试点改革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干事兴业的活力和激情。同时,为提高人才办事效率,依托青岛人才网搭建了智慧人才管理系统,大力实施流程再造和人才服务放管服,所有纳入“智慧人才”平台的50余项人才服务事项均通过青岛人才网和“青岛人才”微信公众号向各类用人主体和个人提供服务,全部支持“零跑腿”办理。截至7月底,“智慧人才”平台已累计服务用人主体近2万家,各类人才200多万人次,青岛人才网网站总浏览量超2000万次,网上办理业务100万余次。“青岛人才”微信号关注人数超过21万,已有近19万人通过手机移动端办理业务。

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体现在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上。今年7月,青岛被确定为省内唯一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城市。而早在去年6月,青岛市人社局就与海尔集团合作发布电子劳动合同创新模式,探索用电子合同替代纸质合同,并一键嵌入人社业务。电子劳动合同不仅可以通过区块连技术实现多方存证及全证据链溯源,切实保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实现了政企直连,让企业HR系统人员调动、变更等操作直接同步到人社系统,实现了“办事零跑腿—服务零延迟—网办零操作”演变提升,比传统“网上办”服务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这种做法可释放企业50%以上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真正实现提质增效。此外,青岛还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创新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源头治理,预防为主、调解优先,进一步优化惠才护才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