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三个“红色”方面发力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市北区将治理和服务重心进一步下移,将“网格党群服务站”建在居民家门口,激活“红色细胞”、筑牢“红色阵地”、强化“红色引领”,打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

聚焦全覆盖、强堡垒,激活“红色细胞”。开平路街道延伸党组织链条,按照“地域相近、楼栋相连、邻里相识”的原则,将党支部建在居民家门口,将党小组覆盖到楼栋,划片成立30个网格,48个党支部,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覆盖网。推动党员履职尽责,将双报到党员和社区自管党员进行合理搭配,包楼道联住户,做实服务群众的“最小单元”,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基层治理“最末梢”。

聚焦有温度、能感知,筑牢“红色阵地”。 开平路街道分类规划布局,根据辖区居民、地域特点建立30个不同特色的网格党群服务站并统一标识规范,打造醒目“红地标”。同时,在各个党群服务站设置雨伞、医疗箱等10余种便民物品,提供应急、维修、储物等暖心服务,建好服务站点。强化服务功能,突出党建服务、志愿服务、代办服务等8类功能,建立工作日轮班执勤,节假日坐班值守等执勤制度,确保党群服务站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工作时长,方便居民办事,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便民活动200多场次,服务群众1万多名。

聚焦统资源、优治理,强化“红色引领”。 开平路街道聚拢区域资源,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周边“两新”组织、沿街商户结对共建,形成“居校共融”“商居共建”的“红色合伙人”联动模式。下沉工作力量,推动50余名街道机关党员干部到网格任职,常态化参与小区治理,深化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工作机制,25名社区工作者包网格联小区,累计解决实际问题80多个。促进群众参与,组建“楼长协会”“小区共享会”等居民自治组织3个,协商解决问题10余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通讯员 鲁真真)

责任编辑:马晶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