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团队花费一个月时间与英烈对话,试图用画笔描绘出他们的英雄气概,追忆他们的光辉事迹。 ”2月22日,在嘉木美术馆崂山分馆,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督学、硕士生导师窦凤至这样说。去年12月13日,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6个部门主办,青岛早报等单位承办的“绘忆英烈”公益活动举行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展示了5幅烈士画像,其中3幅就是出自窦凤至教授所在的公益团队。如今,这支公益团队再次启程,继续绘制烈士彩色画像,向社会讲好英烈们的红色故事。
为英烈的画像添上色彩
2月22日下午2时,“绘忆英烈”专题创作研讨会在嘉木美术馆崂山分馆举行,窦凤至、马君弟、李同舟、孙吉全4位老师和3名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参加会议。现场摆放着师生们创作的7幅英烈画像草图,这是历时一个多月的创作结晶。
公益团的画家们在点评画像草图。
窦凤至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当代水彩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他热心公益事业,大量作品入选国家、省、市画展,并屡获大奖,他创作的16幅《青岛战役》水彩画是岛城红色画作中的佳品。去年9月28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青岛早报联合发起成立公益团队后,窦凤至带着学生们带头报名。 “为英雄亲人圆梦、帮先烈留下画像,是我作为美术人的责任与担当。这更是一次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我想带着我的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感受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革命先烈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更要感受当下的幸福来之不易,并把这份情感融汇到作品创作中。 ”窦凤至说。
“黑白肖像弥补了烈士画像的缺失,而更大幅面的彩色画像可以更丰富地展示英烈的事迹,进一步宣传英烈事迹。”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工作专班找到他,请志愿团队再次参与英烈画像创作时,提出的想法与窦凤至一拍即合。 “我们应该把原先的黑白素描画变成彩色的故事画,让英烈们的事迹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窦凤至说道。
在创作中和英烈“对话”
在研讨会上,窦凤至向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介绍了这次创作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名青岛人,我对城市的历史很有情感。2020年,我和女儿窦易创作的连环画《碑心石的故事》,就是为了展现那一段被尘封的历史,歌颂青岛石匠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年我参与‘绘忆英烈’公益活动时,每次读到英烈事迹,心中满是敬佩之情,他们的事迹除了用黑白线条来呈现,还可用油画、水彩、水粉甚至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用心去描绘。 ”
在多次研究讨论绘制风格与创作思路的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工作专班为窦凤至他们整理了15位英烈的事迹资料。面对简短的英烈事迹,窦凤至和团队的队员们没有丝毫畏难情绪。 “尽管临近元旦,但不少朋友得知此事后,推掉了很多活动,加入我们的创作中来。 ”在活动当天,窦凤至给了早报记者一份名单,除了当天参会的4名老师外,还有李黎、迟翊峰、赵鹏、薛城、庞志刚等爱心画家,此外,窦凤至的8名学生也参与其中。
“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烈士都没有留下照片,很多人的事迹材料也有限,这给我们进行故事画像创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这同时给予了我们更大的创作空间。 ”马君弟老师介绍,和去年绘制素描肖像不同,这次他们创作的是具有情节性的半身画像,改变的不只是色彩,更多的像在讲故事,或者说是画家心中的“英雄故事”。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和英烈 ‘对话’,去实现心灵的碰撞,要有沉浸感,带着无限的激情走进英烈的世界中去,去揣摩每一个细节,要考量英烈的时代背景、地域特征、人物经历等等。 ”窦凤至说。
活动将绘制百幅英烈画像
英烈没有远去,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在安享美好的时候,我们始终不能忘记,也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流血牺牲的英烈。这次我们选择了15位有代表性的英烈,包括全国的著名烈士和青岛知名烈士,通过故事肖像画来呈现红色文化,后期还将举办成果汇展,通过出版图书、拍摄电视短片、绘制百幅英烈画像等工作,通过告慰、尊崇、缅怀革命英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将激励我们坚守初心使命,把为群众办实事推深走实。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说。
《李慰农烈士》画像草图,作者迟翊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去年,我市启动了“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专项行动,其中从去年9月17日到2022年9月为集中寻亲阶段,2022年10月开始转为常态化工作阶段。 “我市开展的‘绘忆英烈’公益活动,通过为英烈画像这种方式,把英烈的音容笑貌、伟大的形象,永久地记录下来,同时把英烈敢于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永久地传承下去。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刚说。
后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将围绕“六个一”工作纲领,策划一次寻亲成果集中展示活动,建立一个寻亲工作平台,形成一套完整的寻亲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寻亲工作队伍,继续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为烈士寻亲,同时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努力让更多烈士找到亲人,让忠魂回归故里。 “绘忆英烈”公益活动将绘制百幅英烈画像,想要加入公益团队的画家,可以拨打热线82888000报名。
英烈肖像画背后的故事
现场展示的7幅英烈肖像画草图,分别描绘了别立福、李春亭、马保三、唐凤喜、李慰农、郭隆真、解文卿的英雄形象。记者注意到,画像中的英烈气质刚毅,无论身穿军装还是蓝布衫,在暗色调的背景衬托下,英气十足。
郭隆真烈士画像
李同舟老师绘制的郭隆真烈士画像草图中,左侧背景是青岛火车站,右侧是一艘汽轮,左上方是大片的乌云,整个人物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片暖色调,人物的面部表情坚毅果敢。
记者了解到,郭隆真烈士是河北省大名县人,1913年进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 1925年4月开始,先后在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地工作。1930年来到青岛,负责省委、市委、工运、妇女等多项工作,同年10月不幸被捕,被押往济南。1931年4月5日晨英勇就义,时年37岁。面对简短的英烈简介,李同舟老师多方寻找资料,花费一个月时间来揣摩英烈的故事,先后改了6稿,最终形成画像草图。 “草图中的青岛火车站是展示青岛地标,汽轮是展示郭隆真曾经出洋学习,都是一些背景语言,后面的乌云暗示当时的国内形势,用来衬托出英烈的大无畏精神。 ”
李春亭烈士画像
孙吉全老师展示了他画的李春亭烈士的草图,背景是在青岛栈桥前海,有火车站,还有帆船,远处是小青岛。在头顶大片乌云的衬托下,李春亭烈士含笑面对前方,显得挺拔而自信。
李春亭烈士的简介资料有限,孙吉全老师也花费了很多精力去研究英烈的故事。“我从李春亭的事迹中了解到,他毕业于厦门大学,还参加过北伐战争,1931年调到山东省委工作,后任济南市委书记。 1932年1月来青岛任市委书记,4个月后被叛徒出卖被捕,第二年在济南英勇就义,牺牲时才32岁。我是看着他生前留下的一张照片,然后结合他的事迹进行创作的。 ”
别立福烈士画像
《别立福烈士》画像草图,作者马君弟。
马君弟老师创作的是别立福的画像草图,画面上,别立福站在一片树林中,举枪向着前方瞄准,给人印象非常深刻。 “为了更逼真地表现英烈形象,我搜集了别立福的很多资料,还专门请了一位刑警做模特。在资料中,我发现别立福有一个举枪的动作,这很符合他的职业特点,也符合他的造型特点,我就请模特拿着道具手枪做举枪动作。在草图中,我特意用一片松林来衬托英烈精神。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刘建军)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