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确保新型智慧城市综合体等14个项目投产运营;建成启用秀峰路小学等2所学校和3所幼儿园——
李沧:全力打造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2月24日上午,李沧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李沧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魏瑞雪所作的《2022年李沧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李沧区将突出抓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区品质“四个重点”, 实施发展兴区、产业立区、改革活区、生态靓区、惠民富区、综治安区“六大行动”,全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李沧建设新篇章。
《报告》提出,2022年李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完成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打造产业转型新高地
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李沧区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一项前提和基础工作,创新打法、精准招商,通过招商为区域引来一批“增长极”。统筹发挥好部门、国企、街道和社区力量,积极利用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基金招商等市场化手段,形成全员招商、全域招商的浓厚氛围。围绕 “3+2+4”现代产业体系,细分行业领域,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以精准招商促成产业集聚。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优秀上市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全年引进过百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30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完善“人才、 项目、资本”一体化招引机制,用好用足柔性引才政策,全年引进人才1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人口、交通、生态等特色优势,建立总部经济重点招商目录,吸引总部企业集聚发展。坚持“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在用地用房、金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年培育引进总部企业5家以上。
着力打造特色园区。整合数字经济园区行业资源,做好生命药洲招商运营,推动氢能园区关键技术集成及示范,成立青岛市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盘活低效产业用地,建设1-2个工业园区,推动优质工业项目“进园上楼”、集聚发展。
努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新型智慧城市综合体、融海国际酒店等14个项目投产运营,推动研究院高端装备、枣山路商务中心等17个项目建设竣工,加快世园综合服务中心、核心区智能制造等43个在建项目施工进度,推动大云谷、中交海洋商服等 32 个项目开工建设。
全面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培植区域发展新优势
高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出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奖补政策,鼓励企业不断创新升级。完善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20家。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合作基地,科技双创平台总量达到42家。
高品质塑造商贸品牌。加快李村商圈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步行街业态。推动维客星城开街运营,对中心广场进行优化提升。鼓励特色街区和特色市场建设发展。打响“旅游青岛、购物李沧”品牌。鼓励外贸企业由传统贸易向跨境电商贸易新业态发展,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额 204 亿元。
高水平建设数字李沧。依托城市云脑,完成一体化综合指挥体系建设。加速数字机关建设,非涉密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掌上办”。推广智慧物业、智慧安防等6项便民应用,建成50个智慧社区,畅通智慧便民“最后一公里”。加快智慧停车设施改造,推进停车资源联网共享、一网运行。
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智慧监管”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效能。推动企业服务专员制度规范化运行,成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主渠道。拓展政务服务“一企一档”“好差评”应用,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智能化水平。
“外提颜值、内强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加快完善城区功能。完成青岛北站及周边区域、楼山河北片区、金水路北片区控规批复。深入推进李村河上游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确保宜川路高压走廊、李村河上游生态恢复等11个项目完工。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90部。开展东南新苑、营子社区等6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惠及居民2700户。加快推进安顺路、唐山路等6条重点道路打通工程,确保合水路等5条道路主线通车。新建停车场3处,新增泊位5698个,持续缓解停车难题。
建设绿色公园城区。大力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打造更多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的生态休闲场所,让绿色成为李沧最鲜明的底色。开展烟墩山、坊子街山、河南庄山等3个山头公园综合整治。新建顺河支路、广水路等口袋公园8处,新增立体绿化10处,建设宜川路、楼山后河等城市绿道10公里。
着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启用秀峰路小学等2所学校、3所幼儿园。扎实推进文旅街区、文旅综合体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举办各类活动不少于1000场次。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新增健身路径和场所14处。
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性扶持创业2800人。全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做好困难残疾人托养服务,为10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