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变身” 人才公寓服务年轻人
市南区三江里项目7月投用,在保留建筑老味道的同时将引入24小时便利店、网红咖啡店等活力配套
优化调整人口结构,吸引更多年轻人在老城区集聚、工作、生活、休闲,是实现老城复兴发展的重要路径。记者从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获悉,为逐步实现上述目标,市南区在为老城区注入新产业、新业态的同时,同步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今年7月份,位于市南区济宁支路片区的三江里人才公寓项目将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性质为租赁型人才公寓。为服务好青年人群,公寓周边除配套满足住宿业态的24小时便利店、全时餐厅、健身中心、共享洗衣、共享厨房、共享餐厅等外,还吸引时下热门的网红咖啡店、时尚酒馆等入驻,力争将市南西部老城区打造成年轻人向往的活力之城。
三江里人才公寓样板间内的卧室。
保留建筑老味道
三江里人才公寓位于济宁支路、济宁路、四方路交会区域,用地总面积约1.53公顷,施工范围包括济宁路24号、6号,济宁支路4号、11号和15号,总项目位于青岛市13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市南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项目。
走进三江里人才公寓建设现场,此起彼伏的建筑施工声划破了该片区持续多年的沉寂。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的基础建设工程已结束,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预计5月份修缮工程将完工。据了解,该片区建筑多建设于上个世纪30年代,其中的墙面工艺、水洗石工艺、砖墙勾缝工艺等技法,现代建筑行业基本上都不用了。为了更好地实现修旧如初的效果,施工方专门从南方高薪聘请来老师傅对建筑进行修缮。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局长张卫平介绍,同老城区其他历史建筑一样,三江里人才公寓项目在修缮之初编制了建筑价值要素保护手册,按照“修旧如初”和“一楼一策”的工作原则,保留房屋原有主体结构、原有平面布局、原有主要外立面、原有屋面结构体系。对早已腐化的木廊架、木花格进行了更换或修缮,对保留墙体按照原水洗砂墙面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材料的配比调色,保证了修缮墙面的旧有味道,屋面按原建筑风貌进行了木梁及红瓦的维修更换。
精心设计新功能
张卫平告诉记者,市南区在三江里人才公寓项目上采用“征收房屋+保护修缮+资源配置+业态集聚”的“四纬联动”模式,以提升历史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人才吸引力、要素聚集力和产业承载力。
在房屋的内部功能方面,市南区按照每栋建筑不同的房屋格局,共设计了20平方米至80平方米不等的4种类型的人才公寓,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公寓为精装交付,配备了卫生间、淋浴功能。
记者在一处总面积70余平方米的复式公寓中看到,公寓硬装采用了时下流行的灰色基调简约装修,一楼为客厅、二楼为卧室,三楼配备一个小型露天阳台。所有公寓配备中央空调和暖气。对于因房屋格局限制而无法实现做饭、洗衣等功能的小型公寓,还设置了共享洗衣间、共享厨房、共享餐厅等公共空间。“这些老房子的墙体非常厚,里面冬暖夏凉,配足了这些功能后,非常适合居住。”项目施工方、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装二公司总经理高建伟对记者说。
除了56套住房,项目还设置服务配套用房28间,商业业态46间,文创空间1间。同时对济宁支路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整体提升,完成街区水、电、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的查缺补漏和智慧化升级,加入智慧垃圾桶、智慧灯杆等设施。与此同时,片区正加紧引进24小时便利店、全时餐厅、网红咖啡店、时尚酒馆等。
根据2022年市南区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五年内,该区将以全域5A级景区的标准,将中山路区域打造成年轻活力之城,完成2000户房屋征收、15万平方米建筑保护修缮、36万平方米区域协同整治、500套租赁型人才住房建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文/图)
老里院迎来新春天
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项目改造提升工程进入精装修阶段预计今年5月份试运营
56套人才公寓,40多间餐饮、休闲、娱乐商业空间,打造动静结合的“青年乐活社区”。 2月28日,记者从市南区获悉,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项目改造提升工程已进入精装修阶段,预计今年5月份试运营,计划7月份开街。该片区将是市南区去年成功打造宁阳路“尚街里·银鱼巷”后,又一融合时尚餐饮休闲和娱乐体验为主的街区。
探访>>>
老里院的春天现雏形
“过完春节我们就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现在每天有130多名工人、20多名管理人员在现场,基本24小时不停工,土建加固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目前进入精装修阶段。 ”施工方中青建安集团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项目经理高建伟介绍,工人们都铆足了劲,做精品工程。
据了解,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项目位于济宁支路、济宁路、四方路交会区域,用地总面积约1.53公顷,施工范围包括济宁路24号、6号,济宁支路4号、11号和15号,总项目位于青岛市13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市南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项目。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上一派忙碌,搬运建材,安装轻钢龙骨、吊顶,有条不紊,其中济宁支路15号院进度最快,已经撤掉了施工防护网,提升后的里院仍保持原来的特色,满满历史年代感。“最大的难点是物料运输,只能是人工来运输。”现场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正一起改造的这5个里院相对比较集中,不适合大型机械设备,所以工人们就要多出力。
“目前已经进入项目中后期,后续将进行雨污水管道与市政管道接驳、暖气、空调安装,楼院的亮化、绿化、路面硬化等工作。 ”高建伟介绍,济宁支路人才公寓由建成于上世纪30年代的这处老里院改造而成,总建筑面积约5705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56套公寓房。
济宁支路15号院已经有了满满的历史感。
讲述>>>
一楼一策“修旧如初”
“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和后期多次改造,结构形式复杂并且年久失修,我们通过多渠道查阅历史资料,研读原始图纸,并对上海、杭州、重庆、西安等历史建筑较多的城市进行了考查,将全国历史建筑的风貌及青岛市独有的红瓦绿树历史风貌特点相结合,制定了人才公寓的修缮改造方案。 ”高建伟说。
为充分还原老建筑历史风貌,按照 “修旧如初”和一楼一策的工作原则,修缮或更换腐化的木廊架、木花格,屋面按原建筑风貌维修更换木梁和红瓦,对墙体按照原水洗砂墙面的旧施工工艺进行材料配比调色,保证了修缮墙面的原有味道。“两三个月的时间,做了四五十块水洗砂的样板,终于成功。 ”高建伟告诉记者,他们还与专业考古研究团队合作,推算哪一块砖是哪个年代的,哪个年代的建筑有什么特色,对缺失破损石材部位进行修复,既保留了建筑原始风貌,又提升了观感质量。
在济宁支路15号院天井里,能看到一处斑驳的墙面得以保留,现代感与历史风貌在这里相遇、并存,富有活力。高建伟介绍,在充分还原老建筑特色风貌的同时,将庭院内的生活场景作为一种怀旧式的文化展示,对院落建筑历史进程中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场景记忆要素进行保护,充满了历史感。同时,作为人才公寓,这里导入高端消费、现代金融、时尚文化、创新创意等业态,吸引高净值和时尚人群常态化居住,现代感十足。
规划>>>
打造“青年乐活社区”
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项目主要是做人居环境的提升、人才公寓的特色,加上配套及商业业态,组成这个片区年轻的特点,也就是“青年乐活社区”。目前人才公寓部分已经做好的样板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提供多种公寓户型,有单间公寓,也有套房公寓及叠层公寓,装修的标准能赶上五星级酒店。
“56套公寓房分4种户型,面积在20多平方米到90平方米之间,全部装修完工后,将交给政府部门。”高建伟告诉记者,布局方面,每个里院的一层及临街一般是商业用房和配套用房,楼上多是人才公寓。
据介绍,项目按住房及住房配套65%、商业类配套35%的占比,打造集成式公寓4种户型,建成后可实现住房56套,服务配套用房28间,商业业态46间,文创空间1间,房间功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多样化的房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选择,同时对济宁支路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整体提升,完成街区水、电、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的查漏补缺和智慧化升级,加入智慧垃圾桶、智慧灯杆等设施,打造街巷互动的历史人文品质空间。
在满足租赁住房及基础服务配套的前提下,融合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年轻客群喜闻乐见的品牌,吸引客群回流,打造动静结合的“青年乐活社区”。以满足人才公寓使用需求为基础,提升综合服务配套水平,重点招引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相关业态,目前规划招商点位22家,其中餐饮7家,集中在济宁路24号;零售3家,集中在济宁支路4号;休闲体验4家,集中在济宁支路4号和15号;社交娱乐5家,集中在济宁支路11号、济宁支路4号;服务配套3家,集中在济宁支路4号和济宁路6号。
济宁支路人才公寓的样板房。
【延伸】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样板”
一方面,地少人多、保障性住房需求大,新市民、年轻人住房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历史街区范围广泛,保护更新任务重、活化利用难度大……在仅有的30.1平方公里建成区里,市南区如何实现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居民获得感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 “双赢”?
济宁支路人才公寓一期项目给出了一个样板答案——构建“征收房屋+保护修缮+资源配置+业态集聚”的“四纬联动”模式,提升历史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人才吸引力、要素聚集力和产业承载力,打造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保障性租赁住房 “双保”政策落实深度融合。
充分挖掘里院文化特色和地域特点,通过植入人才公寓及主题商业,规划打造融合居住、文化、商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共享社区,为青年人才提供舒适便捷生活空间、创业创客成长空间,济宁支路人才公寓项目走出了一条契合自身区域实际的路子。
据了解,市南区在精准承接全市48项重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推进总投资372亿元的179个攻坚项目,重点实施十项产城融合发展工程、十方面品质提升民生要事“双十”攻坚工程。市南区将紧紧抓住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这一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持续完善城市功能,释放产业空间,导入新兴业态,把市南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精致城区样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王玮)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