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连续举办了五年的盛会,正在提升青岛在“海洋圈”的话语权!

经历长达半年的停滞之后,青岛会展业迎来全面复苏,各类展会活动在规范有序中渐次开展。

9月22日,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如约而至,连续第五年在西海岸新区举行。参会范围扩大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12个海洋产业项目、12个高层次人才创新项目签约落地,东亚海洋博览会首日现场意向交易额12.6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下,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以1天的会期,达成了多项务实成果。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在做出重大调整。中央提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在此背景下举行的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对青岛借助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重要创新平台

与一般会展活动不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平台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倡导设立,是一个主要面向东盟和中日韩双向开放合作的创新性平台。

近年来,我国和东盟在海洋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东盟和中日韩(10+3)合作机制已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顺时顺势而生。

2013年11月,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海洋局统筹协调,依托山东省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2015年12月17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规划(2015—2020)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方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以山东省青岛市为核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总部。依托青岛世界博览城项目建设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作为平台的永久性会址和标志性建筑。

可以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国家考量,在东盟和中日韩(10+3)合作机制中有着重要地位。

2、海上合作支点

由于东亚地区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推动海上联通合作,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

从建设模式上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国际合作采用“10+3”的联通模式,按照战略性、务实性、长期性需要搭建平台,深入参与东亚合作,推动中、日、韩与东盟在海洋领域的务实合作。

2017年开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开始委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每年发布《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到今年已经有四份。倡议树立“东亚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注重加强地区海洋产业转型合作,研究报告认为东亚各国在海洋合作方面不断深化,融通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

《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2020)》更多关注到疫情对各国的影响。报告认为,当前形势下,东亚海洋合作面临新挑战,但各国加强海洋合作的共识与期待没有变,对海洋合作的投入与保障力度没有变,走向蓝色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机遇没有变,为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吃下了定心丸。

今年,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围绕“开放融通,智享未来”主题,共举行“一主、四分、一赛、一展”七大板块活动,目前论坛和大赛活动板块全部结束,东亚海洋博览会将持续到27日。

翻阅过去5届论坛可以发现,开放、联通、合作、包容一直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的关键词。而随着影响力一步步提升,青岛论坛正不断畅通中、日、韩与东盟合作(10+3)主渠道,推动东亚、东盟地区海洋领域多层次国际务实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支点。

3、为什么是青岛

在众多城市中,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最终选择了青岛。根据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官方网站大事记,2015年11月30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奠基。自此,这个重量级平台正式扎根青岛。

2016年7月26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2018年改名青岛论坛)开幕。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马来西亚巴生港务局主席丹斯里江作汉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嘉宾出席论坛活动。无论是嘉宾阵容、论坛规模还是论坛成果,首次论坛的成绩让人惊喜。

为什么是青岛?因为青岛有着独特的优势。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青岛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支点的“双节点”城市。近年来,青岛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地方经贸合作,搭建了更多合作平台。

其次,青岛因海而生,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方面优势突出。数据上看,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1.17万亿元,海洋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5%,高于全市投资增速34.9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再创新高,达到28.7%。海洋是青岛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青岛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加快建设国际海洋产业名城、国际海洋科教文化名城、国际航运名城和国际海洋生态名城。

定位的契合、水平的适合,让青岛成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不二之选。

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为起点,青岛不断融入大势,已经站上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先后获批,更是让青岛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中重要一环,与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更加合拍。

4、坚定发展信心者

今年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有些不一样。

受疫情影响,会期缩短到了一天,论坛创新手段采取“线上+线下”并举的办会办展模式,主论坛和分论坛外宾全部以线上形式参会,进行线上致辞和主题演讲。

不过虽然时间缩短,议程精简,但各方关于加强合作的愿望反而更加迫切。

正如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此次新冠疫情同当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世界金融危机一样,再次检验了东亚各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凝聚力和一致的行动力。东亚各国互信互助,精诚合作,是我们共同发展的关键所在。

此次论坛的举行,也再次明确了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充分挖掘海洋经济的潜力,在如今的大背景下更具价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侯云春认为,海洋经济在新发展格局当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海洋在内外循环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物流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突出。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可做,很大潜力可挖,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拓展。”

就在几天前,深圳制定的《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印发实施,开启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篇章。实施方案显示,深圳同样将海洋经济作为首要聚焦领域,以此提升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是一个凝神聚力的过程。通过探讨交流,我们厘清了海洋经济的位置和重要性,坚定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心和紧迫感。

谋篇布局海洋经济,无疑是青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在新发展格局中书写更多精彩故事的有效路径。

作者 | 王凯    编辑 | 长亭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