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大港》,塑造英雄群像!广播剧《大港》呈现张连钢团队感人事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6日讯 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录制的三集广播剧《大港》日前正式上线学习强国全国平台,该剧根据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事迹创作,讲述“连钢创新团队”勇挑重担、敢于争先的责任担当故事。该剧导演王锐接受采访时表示:“本剧歌颂了主人公张连钢作为新一代大港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也是一部群像鲜明的广播剧。他们在紧要关头和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和较量上,不断摔打和锤炼,最后蜕变成真正的男子汉、科技型大港人,给我们提供剧中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人物个性、人物关系、故事发展、细节描写都到位和精彩。”而该剧以创新手法、纪实风格展现的中国故事、山东故事、青岛故事,展现了现代化智慧港口蓬勃发展的壮阔场景。

智能码头,科技创新

《大港》全景呈现了“连钢创新团队”的创新历程。作为获得“文华大奖”的著名导演,王锐带领主创深入青岛港进行创作,“为了更好地塑造好本剧的人物形象,我们剧组的主创人员,深入到了青岛码头进行了两天的深入采访,在采访中印象深刻,比如采访中想象的货运码头一定是集装箱碰撞、车水马龙,震耳欲聋的样子,但眼前看到的是几乎看不到人,但智能导引车井然有序的运转,龙门吊悄无声息的装载货物,这样智能型的码头让人震撼,感受到了我们中国的强大!这些印象都给我们艺术的再现现代化的码头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深受触动的主创团队把情感融入创作中,“作为导演,我希望演员要全身心地、真实的感受铁道大港工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冷静与担当,并且把这种感受自然地表现出来。”

在深入了解工人团队事迹后,主创们为这群奉献者深深打动,“编剧通过为我们提供了多个人物形象:张连钢、刘文慧、姚书记、华建设还有主人公的妻子刘海燕等等。他们都涉及了个人担当与国家发展的矛盾焦点中,张连钢患有癌症刚刚手术不久就接受了研发智慧码头的重任,忙于工作顾及不到家庭;刘文慧作为研究团队的主力为没有照顾好女儿而内疚,这些人物都有各自的困难,但是,一旦想到大港需要他们,中国需要他们,便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导演,我希望动过这部剧能让听众清楚地了解到,为了中国的腾飞和崛起,我们的大港人的顽强与牺牲,他们是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创造人生价值的,但是,他们为此而失去了很多、牺牲了很多,但他们无悔人生。”正是有了饱满的情感投入,使得《大港》鲜活由感人。

港口之声,青岛之声

作为一部广播剧,《大港》成功地将纪实风格与戏剧风格相融合,“连钢团队是奋进新时代的最好代表。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承接大港奋斗的历史,赢得领先世界的成就,拥有面向未来、贡献人类的绿色科技。”王锐表示,《大港》一方面展现了港口的高科技水准,一方面展现了连钢团队这群老码头技术员的平常心,为听众展现了这一撑起港口工业的中国脊梁。

广播剧需要极高的声音塑造功能,“这部剧无论是在情节构造、人物塑造还是环境营造上都有极高要求,要大气氛、大效果、大感觉、更要创造出唯美的环境氛围。另外,要敢于运动和静止,动则大动,静则大静。比如龙门吊音响,要惊心动魄、充分发挥音响的营造手段。音响师这部剧的关键,本剧要求音响要震撼有力,要处理好青岛大港集装箱调运工作的特殊环境,增大声音的信息量,让听众从中得到新鲜而独特的听觉感受。人物的声音更要富有激情、饱满,充分显示出港口工人的豪壮。”该剧的配乐更是大气磅礴,“音乐是声音的一部分,本剧的音乐既要有青岛是一个港口码头的地域特色,又要有反映绝龙门吊、转运车、操控设备、大型工地的重金属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