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第一道防线”!青岛1.9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投入疫情防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0日讯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核酸检测、维持秩序、上门入户的一线和现场中奔忙。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天奔波上万步是他们的常态。社区疫情防控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记者了解到,为打赢疫情阻击战,青岛2070个村(社区)共1.9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勇于担当,铸就了疫情防控的坚固“堡垒”。

最年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岳晓露:

确保核酸检测不拉一人,她敲门敲破“手指节”

“各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排队时请戴好口罩,保持一米间距……”见到岳晓露时,她正在社区检测点组织居民进行第四轮核酸检测。虽然天气寒冷,但是来回跑动的她,头上都是细密的汗珠,嗓子也已经沙哑。

作为青岛市最年轻的社区居委会主任之一,“95”后的岳晓露一直被社区的居民亲切地称为“小主任”。作为社区居委会“当家人”,岳晓露每天只睡4个小时,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构筑牢“第一道防线”。

西藏路社区地处西部老城区,百分之八十的楼院均为开放式老旧楼院,居住人口密集,年老体弱、贫困残疾人群比例大,人口流动较多,疫情防控难度大。针对这一状况,岳晓露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制定了《西藏路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措施》,率先摸索出一套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合理高效推进。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她24小时保持待命,随叫随到。她还每日不间断跟踪巡查开业商户、居民租房户、空房户,确保疫情防控细化到户、到人,不留任何死角。

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根据平时掌握的居民情况,考虑到有的居民是独居或者无法电话联系,她就采取了上门敲门的方式告知,几天下来,食指和中指的指节都敲破了。“只要能守护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我们累点不算什么。”

核酸采样点登记员王淼:

准妈妈上阵,不敢多喝水、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

自3月12日市北区全要素核酸检测开始,王淼作为社区华能郡府采样点的一名登记员,每天奋战在防疫的第一线。

王淼和同事在核酸检测点登记信息。

华能郡府采样点待检测人员很多,为了避免来回穿脱防护服浪费时间,王淼不敢多喝水,防护服一穿就是一天,在点上一坐就做七、八个小时。

王淼不仅是疫情防控社区工作者中的一员,她还是一位刚刚怀孕50天的“准妈妈”。“社区的同事也会格外照顾我,总是让我注意休息,但是采样点上一共6个登记点,一个人下来,就会拖慢整个社区的采样进度。”为了不拖累社区的采样进度,她一直不敢多吃东西,努力克服自己的早孕反应,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这些天的核酸检测中,社区也有很多不留名的热心人感动着王淼:“他们会默默地放下矿泉水、面包,主动送来热水、暖宝宝,这也让我很感动!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也坚信这场战‘疫’一定可以胜利,也希望我的宝宝和我一起坚持到最后。”

社区随访工作者王晓莉:

每天上百个电话的执着与坚守

“您好,我是错埠岭社区工作人员,请问您近期是否在药店购买过药品?身体已经康复了吗?”这样的电话开场白,王晓莉每天要重复说上百次。40岁的王晓莉是市北区辽源路街道错埠岭社区社工,她一直负责社区随访工作。随着近期每天随访的人数激增,王晓莉为了按时保质将每个需要随访人员的随访记录摸查清楚,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来到社区,逐一完成自己随访工作后,再马不停蹄地投身到采样点的秩序维持、信息采集、派送物资工作中。

王晓莉在工作中。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王晓莉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王晓莉有两个女儿,小的才4岁,大的也才12岁,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但她却主动承担下检测点样本转运工作,每天晚上清点完样本已经过了半夜12点。


王晓莉女儿写给妈妈的贺卡。

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以来,加班至深夜已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她白天忙得连与孩子手机视频都顾不上,晚上回家孩子早已入睡。“家人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有天半夜回家,发现女儿用稚嫩的字体给我手写了一封贺卡,上面写着,'妈妈很辛苦!’孩子的话让我很感动,我在抗疫一线奋战我感到很光荣!”(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责任编辑:臧琦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