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枚枚铁钉嵌入大街小巷!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奋战在防疫一线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0日讯 自疫情发生以来,青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第一时间赶赴防疫一线。作为首批抵达的增援警力,连日来,广大特警队员始终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深化党建与防疫工作融合,为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提供有力保障。

无人机巡逻喊话,做好群防群控的“守门人”

针对疫情防控的形势,按照青岛市公安局总体部署,特警支队坚持党建引领,到岗的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委和临时党支部,坚持战疫同防疫同等重要,建立每日一例会、信息一报送、工作一讲评的日清日结制度,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迅速开启“白+黑”工作模式,紧密围绕卡点、社会面、重点部位防控和应急处突等任务,针对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细致筹划、周密部署、严格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当好人民群众疫情防控的“守门人”。

“只要有我们在,绝不让疫情从特警岗位上前进一步。”在支队集结防疫一线后的动员会上号召全体队员。本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坚定信念,把此次防疫工作看作一次实战,切实守好疫情防护的“责任田”;广大特警队员深入一线、坚守岗位,像一枚枚铁钉嵌入大街小巷,筑牢了城市安全的钢铁防线。

无人机作为特警队伍的高精尖装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实战作用。在加强街面防控工作同时,创新勤务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利用无人机机动灵活、覆盖面大、速度快等特点,扎实开展无人机街面巡逻、高空巡查、快速侦察、三维建模和核酸检测点宣传喊话等工作,打造了立体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新格局,既缓解了警力紧张、增加了防控区域,又降低了感染风险,保障了勤务安全。截至目前,各类无人机累计共起飞200余架次,累计飞行时间100余小时,做到了飞行中零故障、零事故,有效提高了疫情防控效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收到需要紧急护送转运命令的时候,特警队员没有退缩,积极主动承担任务。3月7日9时至次日凌晨6点,一大队副大队长李海堤、二大队副大队长徐兵、民警贺锋、卢裔着防护服未尽饮食、连续工作21个小时,出色完成任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特警队员们始终把公安的责任抗于肩上,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中,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冲锋在前、昼夜奋战,让警徽在抗疫一线光彩闪耀。为了做到规范文明执法执勤,特警队员们还自编了《防疫执勤三字诀》,简单易懂、朗朗上口,详细规范了勤务行为,确保人人熟记笃行。目前,已在全体民警中广泛推广。

成立党员先锋岗、突击队,铿锵玫瑰齐上阵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特警支队组建临时党组织,成立青年突击队和设立党员先锋岗,与勤务相关单位建立了党建联盟,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截至目前已有9名民警12名辅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市局首批命名3个集体5名个人、支队首批命名2个集体4名个人为党员突击队和党员先锋岗。

高明亮是特警支队后勤装备处副处长,接到紧急出动通知,他第一时间组织物资、人员抵达任务地。他负责全员食宿及装备物资保障等工作,抵莱当夜,联系入住、晚餐、发放睡袋、勤务防疫物品等,忙碌到凌晨2点半。他深知战疫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立足疫情形势和驻地、勤务实际,缜密研究车辆停放接驳、装备储存发放、任务民警就餐、勤务防疫装备、驻地内部防疫、夜间勤务御寒等每项后勤保障工作的每个细小环节,创新实行战地生活会、定期接驳民辅警物品、集中代购药物、组织理发等暖警措施,累计组织接收、发放21类物资6万余件。执勤民警能轮岗休息,他却难得停下脚步歇歇,每天都要工作至凌晨、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因人员紧张还参与夜岗值守,他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战疫工作。

在特警增援警力中还有23名女民警,她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义无反顾来到战疫前线。女民警张雯的丈夫是军人,父母在外地,临走时年幼的孩子托付独自在家的公公照看,她在日记中写到:“我是一位女儿,是一位妈妈,也是军人的妻子,更是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角色不同但职责相同,人民需要我站好这班岗,那我也一定会秉着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牢记职责、硬核担当,打赢这场仗。”

一名民警回到驻地隔离休息的时候,在给自己和手机经过一番消毒处理后,小心翼翼给妈妈打了个电话,“今天我忙完了,很安全,请您放心。”

当战“疫”集结号响起的时候,青岛特警毅然决然的在抗疫一线守初心担使命,用实际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通讯员 孟大庆)

责任编辑:臧琦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