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1天就完成贷款审批发放,青岛金融业助力疫情防控纾困企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2日讯 疫情发生以来,青岛金融业主动担当作为,强措施、优服务,最大限度凝聚起防控疫情和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金融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方方面面。

政策精准有力

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3月14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民营经济局、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青岛证监局五部门联合出台《青岛市金融服务保障疫情防控若干工作措施》,明确十条工作举措,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重点保障疫情防控企业金融需求、积极破解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展产业融资工作专项行动计划等,力促金融机构以更大力度保防控、保主体、保增长。

连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相负责人马不停蹄地走访多家金融机构,现场督导网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听取各银行和网点开展疫情防控和统筹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情况,了解机构需要协调解决的困难和意见建议。

货币信贷政策再发力。3月15日,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印发《关于强化疫情防控期间货币信贷工作的通知》,有针对性地提出六方面举措,要求各银行业机构全力满足市场主体合理资金需求,推动加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17日,青岛银保监局下发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做好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保障基础金融服务供给,加大对抗疫物资生产、医疗物资采购等疫情防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灵活调整审批流程,降低融资成本,保障放款时效。同时还要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服务及时到位

青岛各金融机构则纷纷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用全新的科技金融的手段,克服疫情影响,快速响应,不断刷新金融服务的“青岛速度”。

3月4日晚,青岛工行了解到莱西市某重点食品企业受疫情影响,生产的冷藏肉食运输配送受到限制,资金回款困难,出现短时资金缺口。该行通过分支行上下联动,仅用时1天,为企业新增1亿元的授信额度,并完成3000万元贷款审批及发放,解决了企业应对疫情保供生产的资金难题。

青岛农行崂山支行仅用两个半小时,就完成了为中韩街道提前发放457人次一线人员工资和街道残疾人、低保户补贴的任务。此外,青岛农行还组织各个业务条线制定应急指南,简化封控区信贷业务流程,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梳理3月份到期企业贷款、农户贷款,逐户逐笔对接提示,指导客户通过线上或指定网点办理还款或再贷业务,为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保障疫情期间企业和农户资金需求。

针对受疫情影响暂时不具备还款能力的农户,青岛农行还合理设置宽限期,缓解客户还款压力,目前已受理到期农户贷款32笔、金额1358万元,助力全市 “三农”工作稳健运行。

青岛建行充分利用“惠懂你”、小微快贷、网络供应链等特色平台产品,通过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流程手续、强化线上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贷款从申请到提款的便捷、快速体验。自3月份疫情以来,建行累计为莱西地区7家大中型企业发放贷款2.98亿元;为青岛市9家医药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843.6万元;累计为681户小微企业投放普惠贷款8.55亿元。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则推行“线上申请”“线上办”,以科技赋能为金融服务提速;用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重点帮扶因疫情影响出现暂时困难而无法按时、足额还本付息的企业,运用年审、无还本续贷、展期等线上功能协助小微企业应对疫情不良影响。

创新不断提速

在送去“及时雨”的同时,青岛金融机构并没有停下金融创新的步伐。3月以来,多个全国同行业或全市“第一单”频频出现。

3月初,青岛水务集团成功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蓝色债券),这是今年全国银行间市场首单蓝色债券。本期债券由兴业银行青岛分行独立主承销,募集金额2亿元,期限3年,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项目建设。

3月15日,青岛银行为青岛能源集团下属公司——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第六热力有限公司办理了一笔排污权质押贷款业务,金额1000万元,该笔贷款也成为全市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业务。

近日,青岛农商银行在同行业创新推出电子履约保函、电子预付款保函,解决青岛某船厂获取预付款难题。到目前,该行已开立4笔此类电子保函,合计金额达4488万元。电子保函业务可以线上出函,解决了疫情期间纸质保函无法送达的难题,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军)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