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热线、录制课程……青岛扎实开展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24日讯 “管老师说得对!不能光批评孩子上网课不专心,作为家长我们也有责任,要学会放下手机,认真陪伴他们。”在胶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语热线”志愿者管风燕的帮助下,来电家长明白了怎样在居家期间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中小学生开启了居家学习生活模式,交往环境、作息规律等变化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和应激反应。对此,青岛市积极发挥市区(市)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室)作用,多措并举、多方联动,着力构筑“心理堡垒”、守护心灵“绿码”,帮助未成年人缓解抗“疫”焦虑,平稳度过“停课不停‘学’”的心理压力期。

精心部署,中心站点热线服务。面对突发疫情,我市综合研判未成年人可能面临的焦虑、恐慌心理,全面部署开展青少年心理辅导和援助工作。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联合市心理学会、青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等第一时间开通“阳光心旅”心理援助热线,选拔62名经验丰富的咨询师组成志愿服务队,面向需要情绪疏导和心理咨询的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免费服务。各区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积极响应,开通专线专网,迅速招募281名骨干志愿者24小时轮流值守,着力解决学生和家长反映突出的心理难题,持续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专项服务。截至3月20日,全市未成年人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时长388小时,接听学生及家长来电咨询410余人次,耐心倾听、专业解答,条条热线构筑起疫情下护航青少年成长的暖心防线。

个性援助,心理专家精准服务。针对咨询频率较高的未成年人学业压力、居家学习亲子关系、疫情下应激反应等方面问题,市区两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心理咨询老师组织专题研究,建立案例卷宗,按照“逐一记录、分类归档、耐心疏导、必要转介”的方法,运用精准化个性化援助策略、专业知识技术帮助未成年人及家长缓解紧张焦虑,引导开展自我心理保健,提升心理免疫力。我市还委派专人及时了解抗疫一线人员子女及家庭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辅导,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市级中心5位注册督导师组成心理援助督导组,面向各区(市)中心(站)志愿服务团队和咨询师开展服务督导和在线答疑,对个案进行深刻共情和剖析,有效提升疫情居家情境心理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

多方参与,社会力量联动服务。结合学生和家长实际需求,各区(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崂山区发挥心理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组织心理骨干开展集中线上研讨,同时实行居家期间全员育人导师制,育人导师为受导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即墨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区道德模范张文利携手爱基金项目团队志愿者组织开展了4次“‘疫’路相伴 从‘心’开始”线上心理疏导活动,为113名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情绪引导,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心理健康素养;城阳区、胶州市紧急调配20余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对口支援莱西市集中隔离班级,为师生提供“点对点”线上心理辅导支援。

家校协同,课程活动贴心服务。为提升学生和家长获取心理教育知识的便利性,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各区(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站)联合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室)加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实现联合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力。市北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等以“亲子教育 情绪管理”“安心行动 你我同行”为主题,录制心理健康微课19节,极大缓解了未成年人及家长的心理压力;崂山区推出融合61节心理优课、61节精品心理教案、2套优质心理教材为主要内容的“心理课程精品超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胶州市开展“春风送暖 爱心抗疫”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录制推出40节心理网络课程及心灵助力操,下发中小学生疫情防控心理防护手册,积极构建中心、学校、家庭一体化心理健康辅导体系,协同做好师生及家长心理支持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