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互联网赛道,青岛加速奔跑。
4月11日,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复工复产“场景周”活动正式开启,设置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区市专场,连续5天时间里,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场景对接,为需求企业与平台服务商搭建起深度交流、精准匹配的新生态。
活动上,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图谱”。该图谱覆盖原材料、装备制造等8个重点行业,涉及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等9个技术领域。服务商可直观展示自身服务能力和解决方案,需求企业通过场景图谱,可快速、精准、高效的匹配场景需求,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一张图谱,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相关要素高效集聚,把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技术的供给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在资源利用、组织管理等层面产生溢出效应,节约人财物力和时间。
从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突击队出征,到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复产复工”专区上线,从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图谱发布,到“工赋·播”合伙人成长计划招募,围绕工业互联网,青岛果断打出了一系列创新“组合拳”,在有序推进企业全面恢复生产的同时,也透露出城市加码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决心。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迭代的“必由之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早在2015年,作为全国的先行者,青岛开启了工业互联网的探索之路。
青岛抢抓窗口机遇期,以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为目标,持续深耕布局,坚定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推进数字化与产业发展的加速融合。青岛工业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期,一系列变化和成果令人瞩目,一个丰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加速形成。
工业互联网迸发出的澎湃活力与动力正在改变青岛。传统制造业脱胎换骨,新兴制造业加速崛起,整个制造业生态正在被重塑;在数字经济领域,青岛后来者居上,跻身数字“新一线”城市。
工业互联网建设是一场速度与耐力同样关键的马拉松赛。已经取得先发优势的青岛,必须持续发力才能保持优势、达成目标。
对此,刚刚闭幕的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释放了明确信号,给出方向指引——
报告在“加快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要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智慧园区,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
这意味着,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将作为青岛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重点一以贯之。
加码推进的号角已经吹响,路径已经明晰,以“场景周”为代表的行动正加紧落地,青岛工业互联网未来可期。
01、“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从2018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已经是“工业互联网”连续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充分说明国家层面对利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寄予厚望。同时,工业互联网是引领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亦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
青岛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抢抓互联网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演进的窗口期,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当前,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经过近三年高速发展,已形成明显的先发优势:
产业数字化方面,全市重点行业累计建成智能工厂52家、数字化车间146间、自动化生产线350条;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7.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8%;
示范带动方面,目前共有9个项目入选国家5G应用试点、7个项目入围全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44个项目获批山东省试点、20个项目被评为市级5G“十佳场景示范”;
产业集群方面,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早在2020年,年营业收入就达到2300亿元,今年入选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
借助这一先发优势,青岛正在重塑制造业产业生态,并为青岛其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争先进位,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
工业互联网的产业价值还在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在带动青岛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尤其是抗疫、防疫期间,工业互联网成为企业维持供应链稳定,更好提升市场服务能力,进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一头是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头是降低疫情不利影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双重任务之下,青岛工业互联网产业亟须乘势而上再发力。
关键时刻,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明前进方向,敲响催征鼓点。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青岛要实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就要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报告提出,要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突出代表,正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的着力点,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创新的突破口,与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愿景规划深度匹配。
明确了发展价值和定位后,报告进一步提出目标任务,即“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每年数字化改造1000家企业,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智慧园区,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
工业互联网写入党代会报告,传递出青岛“一张蓝图绘到底”的产业发展决心。未来5年,青岛对工业互联网必须再加码!
02、“场景打法”的升级版亮相
青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由试验场逐步迈入深水区,未来三年将全面进入落地深耕期,如何发挥先发优势,支撑青岛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青岛迫切需要找到发力点,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升级打法路数。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落点在应用,而将技术融入千行百业,关键在于打造典型场景。场景将人才、资本、技术、政策等创新相关的要素集聚在一起,把市场与技术的供需紧密结合起来,场景落地加速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商业化应用,推进形成典型场景,有助于加快产业数字化步伐。
一直以来,应用场景丰富是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最大优势。青岛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多样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完备的工业体系,正是工业互联网寻找应用场景的天然试验场。对于这些天然试验场,青岛不仅敞开怀抱对外开放,还千方百计为“需求”和“供给”搭建桥梁、对接资源。
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发布“工业赋能”场景2110个,“未来城市”场景440个。定时发布场景清单已经成为青岛的常规动作。
青岛开展实施“工赋青岛”行动方案,建成了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国首个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需求企业注册4857家,服务商注册437家,共4076个企业需求被150家服务商接单。
2021年,青岛召开了3次线下场景对接会,场场爆满、层层递进,通过政府搭建专业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共达成合作意向481个。实打实的用场景驱动破除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供需对接矛盾,让不同类型的产业、企业均有机会找到不同场景的切入点。
选择开放场景,发布场景清单、建设场景平台、开展场景对接,全力促成应用场景的供需匹配,青岛形成了独特的“场景打法”。
未来,成效显著、经验丰富的“场景打法”仍是青岛突破的关键点。在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复工复产“场景周”活动上,青岛工业互联网“场景打法”的升级版正式亮相。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王睿哲在会上表示,“通过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还有部分需求没有服务商接单,供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推动需求企业与服务商更快速、准确、高效对接,助力工业互联网从“工业场景”向“场景工业”跃升,青岛创新升级战术打法,结合前期12大类、63小类场景应用情况及青岛企业需求实际,研究编制了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图谱。
通过这一更为细致的分类梳理,服务商可直观展示自身服务能力和解决方案,需求企业则能够便捷的了解服务商的商业信誉、技术能力等关键信息,快速、精准、高效的匹配场景需求,找到合作的切入点。
03、用好平台“一根针”,穿起应用场景“千条线”
场景开放与赋能、平台应用和推广、原生产业培育,这是今年青岛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三大重点工作。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是平台经济的引领者。
截至目前,青岛市已在库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近百个,包括双跨综合平台、垂直行业平台、关键技术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五类。其中,卡奥斯平台已连接企业近百万家,服务企业14万家,入驻开发者10余万人,向20个国家输出生态模式,连续三年蝉联工信部双跨平台榜首。
青岛“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局加速形成,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原生产业正在崛起。
用好平台“一根针”,穿起应用场景“千条线”。深度推进平台生态建设,用好平台力量,是青岛工业互联网发起新一轮冲锋的突破路径。
启动仪式现场,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主动请战的百余家平台服务商中遴选出31家优秀代表,成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突击队。“突击队将依托自身优质产业资源,给予企业免费或者折扣的优惠政策条件,实现精准辅导。”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林说。
这支突击队服务能力涉及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智能运维、精益生产、数字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涵盖纺织、家电、电子信息等30余个行业,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和成功典型案例。
针对有数字化转型培训与规划落地等需求的制造业与工贸型企业,青岛文商经济研究院开发的“文商教育”可提供免费的企业管理诊断、数字化人才项目规划服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开发的“普惠型工业互联网大脑”平台,可以针对离散型制造业、技术服务商,提供工厂物流小车智能流转系统、设备健康管理系统,以及免费咨询诊断服务。
突击队将主动出击,根据企业需求,深入企业一线,帮助工业企业精准对接解决数字化转型升级需求,聚焦企业改造的痛点难点问题,最大化地发挥平台能量。
反过来,平台企业通过这些对接服务,可以进一步“读懂”企业痛点,提升平台能级,完善平台生态,把握行业需求的机遇。 在时代风口之下,青岛工业互联网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只要坚定目标,坚守赛道,保持先进路数打法,工业互联网一定会为青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作者 | 长亭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