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主讲,青岛这个“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开课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0日讯  “我们企业抓住这次疫情的契机,实现了快速发展,眼下最需要的就是融资技巧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今天几位创业导师的分享‘一针见血’,比起自己毫无头绪的尝试摸索,着实是事半功倍。”在“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上,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石超听得十分认真。

为提升青岛市留学人员创业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海外人才回青创业创新氛围,今天下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创业城市服务办公室和青岛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举办“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创业导师走进青岛留创园活动,面对面为创业者们“找症结”“开良方”,帮助他们站稳脚跟、突破瓶颈,度过艰难的初创期。

此次课堂上,3位资深创业导师受邀走进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业技术研究院分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海归创业者们最关心的疫情之下企业运营管理、融资技巧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分享创业经验和技巧,授课现场吸引了20余家留学人员企业参加。

近年来,随着海外人才归国潮加剧,一大批留学人员创业者加入青岛市创建创业城市的热潮,留学回国人员也逐步成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领跑者和生力军。与普通创业者相比,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困境,一方面对国内产业信息、市场信息不够了解,缺乏创业经验;另一方面,留学人员创办的多为高科技企业,初创期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些创业困境,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创业城市服务办公室策划打造了“创业第一课”公益培训讲堂品牌,构建创业导师库,并邀请导师们不定时走进留创园区,有针对性地“手把手”为留学人员企业传道授业解惑,推动双方形成结对帮扶和多种形式合作,加速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进程,助力我市留学人员企业健康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擦亮‘创业第一课’品牌,通过集聚资源、提升服务,为来青创新创业的广大留学人员提供全流程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打造涵盖平台、政策、资金、项目、载体空间、市场服务等多方面资源的生态圈,让留学人才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青岛、扎根青岛。”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董海波表示。

活动结束后,相关人员还走进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优秀留创人员企业代表融智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和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考察交流。(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