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8日讯 今天,青岛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总体情况、报告起草背景、报告框架体系和主要内容等进行深入解读。

高质量起草形成党代会报告,体现四个突出特点

4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了陆治原同志代表十二届市委所作的报告,审议了十二届市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和青岛市出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市委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关于十二届市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得很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团结民主、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大会。

大会对陆治原同志所作的报告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实事求是总结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深入分析青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符合党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切合青岛实际,顺应群众期盼,是指导青岛推进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行动纲领。

“五年一次的市党代会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起草一个好的党代会报告,对开好党代会尤为重要。”据市委副秘书长冷家英介绍,从去年9月开始,市委成立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历时6个多月,历经学习调研、谋划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阶段,最终形成提交大会审议的报告。

党代会报告起草的过程,是坚持党的领导、组织推动的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谋划发展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广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是坚持严谨认真、反复打磨的过程。在市委常委会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起草形成了党代会报告,赢得广泛好评。主要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体现政治性。报告通篇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为主线,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充分体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

二是体现引领性。报告自觉把青岛发展放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放在服务山东发展全局中、放在城市新的历史方位中审视和谋划,明确了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内涵、使命任务和工作措施,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引领性。

三是体现传承性。报告注重与“十四五”规划、市委工作部署相衔接,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未来五年青岛发展的重点思路举措,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与时俱进谋新篇。

四是体现激励性。报告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干部群众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未来青岛发展的美好愿景作了细致描绘,提出了一系列催人奋进的目标任务,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感振奋、充满信心,是一份体现党的意志、符合全市人民意愿、引领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好报告。

明确主线主题,提出“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

新闻发布会上,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尉黎勇介绍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的框架体系和主要内容。

党代会报告共1.8万余字,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旗帜、勇担使命,奋力谱写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新篇章。

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奋发有为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成就,归纳提炼了五个方面的经验体会,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第二部分:立足新时代锚定新目标新任务。全面分析了青岛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描绘了未来青岛发展的美好蓝图。

第三部分: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围绕新目标新任务,确定了要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

第四部分: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五个方面对我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了部署。

报告通篇贯穿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这条主线,聚焦“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主题,系统全面地回答了 “什么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未来五年青岛要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怎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青岛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一”就是“一个总体目标”:即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对青岛提出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要求,这是总书记交给青岛的重大任务,更是青岛的时代使命。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作出“三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既为全省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次党代会报告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的深情厚望,全面把握、融会贯通,明确提出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

“二”就是“两个城市愿景”:即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这两组词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体目标的具象化、形象化,清晰描绘出青岛发展的美好愿景。“活力海洋之都”,重点从城市自身特色和优势角度描绘,彰显的是城市的开放包容活力,体现的是在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大局中应有的担当。“精彩宜人之城”,重点从各界对城市的感受角度描绘,彰显的是城市的魅力所在、气质所在,体现的是城市发展的温度、多元文化的交融、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将“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作为青岛的城市愿景,契合城市精神特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三”就是“三个新突破”:即在增强综合发展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在建设人民城市上实现新突破。这是从自身发展实力、国际竞争力、人民满意度三个维度,提出了未来五年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努力方向和实施路径,对应的是现代化、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就是“四个发展导向”:即突出“引领型”发展导向、“创新型”发展导向、“枢纽型”发展导向、“共享型”发展导向。这是充分结合青岛的发展基础和城市特色,提出的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着力强化的四个方面功能,分别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重要理念和原则。

“六”就是“六个城市定位”:即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这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落脚点。

“十”就是“十项重点工作”:一是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四是强化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五是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六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七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青岛;八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城市软实力;九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这十个方面重点工作,构成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力支撑。

综合来看,“一个总体目标”是今后五年的战略指引;“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对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精彩描绘;“六个城市定位”,则是实现“一个总体目标”“两个城市愿景”“三个新突破”“四个发展导向”的必由之路;“十项重点工作”,是通过对战略任务的细化分解,把城市愿景变成实景的具体举措。这六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完整体系。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报告最后一部分提出,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面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并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强保障。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推动青岛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青岛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解宏劲介绍,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总体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提出了《青岛市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其中,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方案提出,要突出“三个并举”:产业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项目招大引强与“专精特新”培育并举、关键细分领域突破与全产业链发展并举,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

具体来说,要重点发展“7+10+7”共24条产业链。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做大做强七大优势产业链。包括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这七大产业是青岛多年以来发展积累的财富,也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今后,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全力支持七大产业做大做强,形成1000亿级、2000亿级、3000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打造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突破发展十大新兴产业链。这是青岛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全力招引领军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

三是聚力发展七大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到2024年,与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将提高到6500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除了这三个方面以外,我们还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在下步工作推进上,将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五个专项行动:

一是建群强链行动。由市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24条产业链“链长”,成立工作专班,负责产业链项目招引、企业培育、保障服务等工作。推出第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47家链主企业,发挥头雁引领和生态主导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同时,聚焦十大新兴产业链,建设千亩新兴产业园区,鼓励区市领办园区,“一园一业”“一业一策”推动,全市顶格协调,要素足额保障。

二是招大引强行动。各产业链每年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或行业引领性项目2个以上,新引进的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中,制造业项目不低于三分之一。聚焦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攻坚突破,以项目大突破支撑产业大发展。

三是育苗倍增行动。以海尔“四年5000亿”、海信“五年3000亿”、青啤“百亿投资”为引领,实施百家龙头和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壮大百亿级、千亿级企业阵容。实施“育苗”行动,每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三年“三个翻番”。

四是创新赋能行动。新建一批企业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到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实施“工赋青岛”行动,加快数字化转型,每年认定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100个以上,实现5万家企业上云目标。

五是要素保障行动。强化人才、土地、资金等资源保障,让政策向实体经济倾斜、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助力实体经济全面振兴。通过三年努力,在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园区上实现新突破,在招引建设一批重量级产业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在培育打造一批引领性的“新金花”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塑造“青岛制造”“青岛服务”新优势。

打造“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为顺应城市环湾发展空间规律,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确立了新时代背景下“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这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青岛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指引和实践指导,必将对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德志围绕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逐一进行解读。

一、环湾引领。借鉴国内外知名湾区发展成功经验和模式,在认真充分保护好胶州湾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托环湾地区优越区位交通条件、良好经济产业基础、富集政策资源要素,推动环湾各城镇组团内涵集约高质量发展。坚持聚湾强心,环湾引领其中有一个必然的内容就是聚湾强心,加快东部区域内涵式发展,推动西海岸新区全面提质,促进北部区域扩容聚能,进一步聚集整合更多的要素资源,着力提升环胶州湾地区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创新浓度和辐射强度,培育更具竞争力、更有活力、更可持续的环湾都市区,形成引领青岛全域乃至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中心极核,全面提升环湾都市区能级。环湾都市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以及西海岸新区,也包括董家口港城、蓝色硅谷鳌山组团。

二、组团布局。发挥环湾都市区引领作用,形成等级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组团。在布局当中,在市域范围内,也就是在全青岛“11295”大陆域范围内形成“一区、两极、三轴、多点”空间结构。一区,即青岛环湾都市核心区;两极,即平度、莱西两个重要的陆域经济增长极;三轴,即青潍济城镇综合发展轴(对接省会经济圈,衔接黄河流域及京津冀地区)、青日临城镇综合发展轴(对接鲁南经济圈,衔接长三角地区)、青烟威城镇发展轴(携领胶东经济圈,衔接辽中南地区),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性的开放空间布局;多点,即姜山、南墅、南村、新河、明村、田横、铺集、大村、店埠9个专业化功能节点(新市镇)。其中,在环湾都市区范围构筑“一主三副两城”空间结构。一主,为东岸、北岸、西岸组成的环湾主城区;三副,为胶州、即墨和原胶南环湾副中心城区;两城,为滨海东西两翼的蓝色硅谷海洋科学城和董家口港城。各城镇组团要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促进城市内涵集约发展。

三、蓝绿交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尊重青岛市自然地理格局,打造山海林田湖草岛湾生命共同体,框定蓝绿生态安全边界,避免城镇无序蔓延。构建“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生态保护格局。一湾两翼,指胶州湾及东西两翼展开的海岸带;三山一原,指崂山、大泽山、珠山-铁镢山三个重要山体生态保护片区和中部胶莱平原农业集中区所形成的重要自然基底空间;一轴多廊,指大沽河生态中轴和区域多条重要河流和动物迁徙廊道及重要的交通路网所形成的绿带和绿廊,这样就形成了这样的空间格局。另外,为了保护海岸带,以海岸带为中心,向陆海各拓展一定宽度,划定海岸保护带,建设陆海生态、陆海基础设施、陆海公共空间、滨海风貌、陆海防灾等共同体,促进海岸带资源整体保护。全面挖掘全域景观要素,构建城市公园体系,结合山水特色,形成“山海岛城湾、田园林水乡”相互交融共生的总体生态景观格局。

四、网络支撑。围绕城镇布局,以高效便捷的骨干交通网络引领,构建覆盖全域、支撑有力的多元化功能中心布局、高效化综合交通网络、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化数字信息等网络体系,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依托高快一体、内外衔接顺畅的湾区骨干路网,以高速公路连通区域,实现环湾都市区内功能节点直连直达,打造15分钟基本覆盖、50分钟全覆盖的通勤圈。以快速路、重要主干路为主构建道路环(过)胶州湾道路网络体系,促进环湾、过湾通道资源的复合化利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支撑环湾多组团空间格局,构建“快轨”上的高效湾区,建设功能明确、层次清晰、多网融合的都市轨道交通网。同时实现多种交通的有机衔接和零换乘,实现城市内的交通,并联系环湾都市区重要对外交通枢纽、重点功能区和主要城市中心,实现青岛都市区1小时轨道通达,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

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建工作是各项工作的统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固本强基抓基层、严管厚爱带队伍、锲而不舍纠四风、坚定不移反腐败”5个方面,对做好青岛新时代党建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提出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突出抓好政治建设,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培训,做到党员干部“全覆盖”。使大家深刻领悟“国之大者”,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实落地,切实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青岛见行动。

第二,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十三届市委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字当头干字为先 大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下步,重点开展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市直单位领导班子专题调研,对80家市直单位进行“全覆盖”,全面摸清班子运行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为选优配强市管领导班子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二是组织实施年轻干部战略储备工程,着眼今后5年乃至10年需要,计划用2年时间,到明年年底,通过采取集中遴选等方式,战略储备一批各层级优秀年轻干部。三是健全完善一线考察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坚持人往一线派、事在一线考,在“赛马场”上选“马”,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真正让组织放心、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第三,加快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一是坚持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坚持区市统筹、抓镇促村、全域提升,努力蹚出一条“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青岛路径。二是坚持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推进上下贯通、横向互联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以社区网格为抓手,强化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量。

第四,突出青岛优势特色,着力打造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集聚平台。全面贯彻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作用,加快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真正把“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突出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政策落实,按照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布的“人才强青”计划,全面推进向用人主体“放权”、给高层次人才“松绑”,在落细落实中提高各类人才的获得感。二是抓好特色招引,重点突出海洋人才、海外人才、产才融合的青岛特色,把海洋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海洋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三是抓好精准服务,主要是不断提升政策、资本、数字、服务四个方面赋能人才的能级,着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成为青岛的城市文化、城市名片。

第五,加快提升干部作风能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环境。下步,结合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总抓手,着力锻造新时代青岛干部队伍“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此我们将严惩庸政懒政,对精神不振、作风不实、得过且过的躺平式包括撞钟式的干部及时叫醒,坚决调整,对不作为、慢作为甚至滥作为的问题干部、老大难干部马上叫停、坚决让他下。将持续“正风肃纪”,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完善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加强对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对不担当、不作为、落实不力的一律从严问责。(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