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上发言,他们是谁?都有哪些优秀事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8日讯 今天上午,青岛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座谈会召开。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张连钢、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加工中心操作工管益辉、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平度冰冷工厂制造中心装备部维修班长刘广齐、即墨区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负责人黄婷婷现场发言,青岛市工人先锋号、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房屋更新处由袁德志现场作了交流发言。

发言中,他们讲述了在各自岗位上辛勤劳动、创新创效、团结奋进的先进事迹。从他们身上,也集中展现了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示了新时代青岛劳动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风貌。

胸怀大志,用技术创新为国争光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张连钢、管益辉数十年如一日钻研技术、开拓创新,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业绩。

2013年,张连钢成为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的成员。“要知道,放眼全国,建设自动化码头,青岛人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起初,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先例,自主创新就成了我们团队的唯一出路。重任当前,再难也要上!”回忆起建设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时候,张连钢如此说。

于是,他带领团队开展创新竞赛,激发出每一名技术员的潜力,一关关地闯、一步步探索,接连取得了“五大突破”和“十大创新”,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效率和效益远超国外同类港口。当时,与青岛港竞争最激烈的韩国釜山港不相信,中国人的自动化码头能如此厉害,然而实地考察后,釜山港代表连说三个“不可思议”。“那一刻,自己内心的国人志气、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张连钢说。

管益辉也是位胸怀大志的技术人员。为了给“复兴号”高铁装上国产“膝盖”,他钻研了30年。

为了实现突破,管益辉和同事对着翻译来的文件一点点摸索、一点点干,白天工作学习,晚上做笔记、查资料,与同事们经过成百上千次攻关与实验,发明了动车组转向架分体式轴箱体,突破了轴箱体国外垄断、被迫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为“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换上了国产“膝盖”,让青岛速度领跑全国。

目前,管益辉与同事一起研发的产品所有产业链都在青岛地区集成,已累计创效4.65亿元。管益辉说:“像我这样的一线职工在中车四方还有很多,比如全国劳模郭锐、周勇,齐鲁大工匠张合礼等,我们取得的成绩也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工人,向着‘工匠人才’的目标不断奋进,我们觉得格外自豪。”

苦练技能,用专心精心为岗位添彩

即墨区总工会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负责人黄婷婷干一行、爱一行,全身心投入基层法律援助工作,近年来参与维权服务案件4100余件次,免费法律援助2600余件次,体现了可贵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她说,只有“将心比心为职工,依法用法解难事”,才能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支持。

黄婷婷说,总结参与过的维权案例,不难发现职工被侵权后,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就是“找谁维权”和“没钱维权”,所以打通职工法律维权通道,解决好职工实际问题是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即墨区总工会建立了基层工会法治化维权、前置化服务、多元化调处“三化联动”维权机制。

即墨区总工会成立的青岛市首家区级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全天候受理职工维权案件,提供咨询、代理、调解、诉讼的一条龙服务,解决职工依法维权代理难、付费难等问题;建立了省内首个“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平台,帮助企业建立了招聘入职、工资支付、职工离职等全流程劳动用工档案;构建了全省首个三级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包括142名调解网格员、6名金牌调解员。网格员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由区总工会安排调解专家及金牌律师入驻企业进行调解,使一大批劳动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平度冰冷工厂制造中心装备部维修班长刘广齐干一行、专一行,在日常工作中勤学苦练、深入钻研,累计参与200余项设备改善工作,创造出的“磁铁检堵法”,准确率达到100%,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我是阳谷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2006年,我有幸进入海信大家庭。首次站在现代化工厂门前,说实话我是胆怯的、敬畏的,能否在这样一个现代化、高精尖企业干出一番事业,当时心里确实没有底气。但是,骨子里农村娃那种吃苦耐劳的韧劲和拼劲,让我一路坚持走过来,始终没有放松学习进步、提升技能、实践创新。”刘广齐说。

现在的刘广齐,获得了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金蓝领高级技师、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等荣誉称号,凭借着自己的肯学肯干肯钻研,掌握了一手好技术、练就了一身真本领。

勇担重任,用小团队撬动起“大工程”

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房屋更新处作为先进集体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处长袁德志介绍,该处8名同事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它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的重要一环,与民生福祉相连,与城市发展相系,是关系到全市数百万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客观难题,房屋更新处充分发挥市、区、街道三级党组织联动作用,鼓励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参与度,让群众参与决策、成为主角。得益于此,小团队才能撬动大工程,平时独挡八面,战时合兵一处。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房屋更新处发现劳动竞赛对于促进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发挥着积极作用。于是,他们从竞赛中充分汲取灵感,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五员工作法”。即当好“领航员”,创新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政策,超前谋划次年度实施方案;当好“指挥员”,抽调精兵强将加强市区联络,全面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当好“服务员”,提前对接相关单位,有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当好“讲解员”,做好改造政策和考核制度的解读和激励;当好监督员,严控老旧小区改造品质,把好“监督关”。

得益于这些部署,8人的小团队撬动起大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民为本、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老旧小区改造“青岛模式”,逆势创出了“开门红”的好成绩。截至3月底,开工率达到了72%。

“与青岛共生长,让城市更美好。我们将誓争第一、唯旗是夺,继续创新打法,推动成片化集中式改造,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延伸至规划、建设、投资、管理、运营的全产业链,为实现建设‘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宏伟蓝图贡献住建力量,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袁德志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萍)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