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力达:抢占轮胎物流包装市场空白点

科力达:抢占轮胎物流包装市场空白点

用小而美的产品开辟新市场,最难走的是从研发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科力达生产的智能型轮胎内胎垫带装填机。

轮胎是个万亿级的大产业,与之紧密相连的轮胎物流包装却是个典型的隐形行业。

10年前,当青岛科力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踏入这个领域时,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今,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贵州轮胎、双星轮胎等企业都成为了科力达的客户。

“让全球每一条轮胎都有科力达的印记!”科力达总经理孙晓对于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充满了信心。

“轴”出来的企业

在很多人看来,科力达是一家比较“轴”的企业,从最早的纺织机械起步,涉足数控冲压机床,再到进军轮胎物流包装机械行业,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根筋搞自主研发。

内胎垫带装填是载重轮胎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整个轮胎行业内都是手工完成,人工装填每班需要10-15名工人,完成一个内胎垫带装填耗时约3分钟,存在招工难、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智能化水平低、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

敏锐捕捉到行业痛点的科力达,历时近7年发明了世界首台智能型轮胎内胎垫带装填机。该装填机彻底改变载重轮胎制造过程中由人工装填内胎垫带的历史,一人即可操作,全自动化生产,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

超长的研发周期让处于转型期的科力达一度举步维艰,产品研发和融资都几经波折。熬过了资金最紧张的时期,科力达才逐渐积累起客户,陆续与中策橡胶、玲珑轮胎、贵州轮胎、双星轮胎等国内外知名轮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接到多个大型轮胎厂的订单。

今年以来,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更加速驱动着轮胎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刚从贵州出差归来的孙晓能明显感觉到市场的变化,贵州轮胎新规划的全钢工程子午线轮胎智能制造项目将采用科力达的智能设备。

“国内各大轮胎厂为应对大量的轮胎订单,招收的工人数量很大,以中国排名第一的浙江中策橡胶为例,装填工超过160人。”孙晓介绍,使用装填机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小而美撬动大市场

不断以小而美的产品去抢占市场的空白点,这是科力达在细分领域打出一片天地的秘诀。

在装填机量产之后,科力达又把目光投向了轮胎出厂的包装环节。为防止因长期暴露在外出现老化,轮胎出厂前一般会使用缠绕带进行包装,传统工序至少需要两个人,1个人操作缠绕机,1个人配合缠绕机滚送轮胎,费时费力。

“中策、玲珑等轮胎厂家仅半钢胎的年产量就达到1000-2000万条,且全世界轮胎产能、销量均是连年上升的趋势。如果使用智能型轮胎覆膜包装机的话,仅此一项一年为每家轮胎生产厂家节省的费用可达数千万元。”孙晓告诉记者。

这种由科力达研发的智能型轮胎覆膜包装机,用0.07mm厚热缩膜直接在轮胎表面形成密闭的封层,彻底隔绝外部空气,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缩短新轮胎出厂周期,一条轮胎包装出厂只需20-25秒。按照全球规模化以上轮胎工厂896家、每家平均使用量10台、每台均价100万元计算,预计潜在市场规模达80多亿元。

新技术打开市场并非易事。从研发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仅仅有过硬的技术是不够的,还要综合考虑经营管理、成本控制、渠道能力、市场推广等多种因素。智能型轮胎覆膜包装机早在2019年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但是大规模推广应用不太顺利。直到在青岛市派驻西海岸新区服务企业工作队的帮助下,科力达最近与山东丰源集团搭上了线,小批量推广试用,新产品就此踏入产业化阶段。

“我们4月份以来订单满满,生产红红火火。”孙晓感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