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劳模工匠代表风采展示:在奋斗中绽放新时代劳动者的最美姿态

在奋斗中绽放新时代劳动者的最美姿态

——青岛市劳模工匠代表风采展示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全市各行各业职工扎根一线、敬业奉献,在实践中践行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实际行动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工人力量,也向全社会展示了他们拼搏奋斗、锐意创新、建功立业的奋进姿态。

来看我市部分行业的10位劳模工匠风采。

张连钢:中国智慧港口建设的“推门人”

张连钢,现任山东港口高级别专家,青岛港首席高级工程师,山东港口青岛港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被誉为中国智慧港口“推门人”。他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连钢(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获“2021年度山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2013年,仍在癌症康复期的张连钢,毅然挑起带头建设自动化码头的重担。从方案开始设计的那天起,他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十点前熄灭过。规划建设过程中,他带领大家召开了3000多场技术研讨会,形成了几十万字的分析报告,仅闸口布局就设计了40多稿,测试达十万多次。凭借执着不懈的努力,他和团队取得了“五项突破”和“十大创新”,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在二期码头建设中,他和团队主持推出了“氢+5G”应用、全球首创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自动化桥吊“一对多”监控系统等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现如今,他正带领团队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置自主可控和氢能源技术应用进行攻关,助力国家在更深层面的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

刘广齐:最大的智慧是敬业,最大的智慧是感恩

刘广齐,山东省谷阳县人,现为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装备部设备班长、高级技师,获得多项省市技能大奖和荣誉称号:全国优秀农民工、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金蓝领高级技师、青岛市最美劳动者、青岛市劳动模范等。

刘广齐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两门“绝技”,一是液压及气动技术,二是发泡湿机设备维修。他不仅能够迅速完成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的组装及故障排除,而且能进行液压与气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他熟悉各种发泡湿机设备,熟练掌握发泡枪头维护保养及维修技术,清楚发泡设备的关键核心部件,能够快速判断设备故障原因。

“最大的智慧是敬业,最大的智慧是感恩”,这是刘广齐的人生格言。在技术攻关方面,从2016年至今,刘广齐带领团队参与了200余项设备改善工作,其中,2021年推进了预混站低沸点改造项目,将三组分设备改造为四组分,按三年产量规划大纲测算,年收益最低可达2740万元。

除此之外,刘广齐还特别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徒数名,为公司带起一大批设备技术骨干,实现了人才梯队搭建有序。自2020年起,刘广齐累计培养新入职员工80余人,共带徒7人,其中高级技工3人、技师3人、高级技师1人。

高星玉:砌筑精彩,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高星玉,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砌筑工班组长。2021年,他在山东省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砌筑工决赛中荣获个人一等奖(第一名),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获得砌筑工种亚军,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普通农民工到建筑工人,再到精雕细琢的砌筑工匠,现在,高星玉已经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家乡的亲人,他也从一个砌筑新手成为独当一面的老师傅。他还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为砌筑行业输送新鲜血液。他从砌筑的垂直平整度、灰缝均匀度着手,对学员们进行耐心教导,一遍遍检查巩固学徒们的手艺,确保施工墙体的稳固。他能够坚守自己所热爱的建筑事业,在平凡岗位上不仅收获了自给自足的人生,也收获了成就感和获得感、幸福感。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高星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以劳动书写人生,用奋斗镌刻辉煌,靠技术成就梦想。在有梦、追梦、圆梦的进程中,高星玉不仅实现了自己在城市的奋斗梦,也带着一帮农民工兄弟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勇往直前,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洪流中展现出了工人新风采。

姜正涛:让世界穿上“青岛织造”

姜正涛,即发集团纬编工、高级技师。工作20年来,他忙碌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周而复始将单调的穿纱套布、排针、找错针、更换错针、接纱等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十年磨一剑的工作磨炼和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成为全国众多纬编工心中的“大工匠”。

2米宽的棉布,需要102个棉纱,每个棉纱的线头都有固定位置,错一根都不行。从棉纱到织成布,一根棉纱需要穿6个孔,而每个孔又是“易断”点,只要一根线断开,机器就会停止运转,纬编工需要及时将线头接起来。

接线头是一项技术活,线头接得快,布就织得多;线头系得小,布面就看不出瑕疵。每一台织机有90个喂纱器,2000—3000枚织针,一般的工人一次可以装10来枚,而姜正涛可以同时装20枚左右,仅需要不到10秒钟。

姜正涛另一个“绝活儿”就是“找坏针”。2640根针同时工作,这些针排列有序,每一根都有指定的位置和编号,由于长期摩擦,这些针容易出现问题,需要通过肉眼及时发现布面瑕疵,对应找出哪一根针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如果处理不及时,一分钟能织出一米多长的残品。姜正涛的“绝活儿”有效避免了这种损耗。

2014年,姜正涛参加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姜正涛荣获“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殊荣。

王彬:独具匠心,一生只为技术狂

王彬,青岛卷烟厂卷包车间设备主管、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劳动模范、齐鲁工匠、山东省首席技师,烟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业专业专家分委会委员、专家组成员,高级考评员、国家裁判。

王彬主要负责卷烟包装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参加工作30年来用行动书写着工匠精神的拼搏与内涵。

2012年,青岛卷烟厂引进ZB48卷烟包装机组。这是首台国产超高速包装机型,没有可参考借鉴的技术经验,王彬带头打破设备传统安装调试模式,组成攻关团队,实行“一体化联动”安装调试,带领团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先后完成近20项技术革新,其中5项获国家专利。提前四个月完成设备验收,创造了安装调试新纪录,被行业誉为国产超高速卷包机组安装调试“青岛模式”,创造超高速设备运行的国内新标杆。

在人才培养方面,王彬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徒弟,用实际行动于无形中影响着每个青年人。他常说:“技术人员要用数据说话。”近年来,他累计培养出20多名优秀的技术人才,其中包括5名高级技师。2016年,他的徒弟刘明春获全国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总冠军,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22年“王彬技能大师工作室”被授予烟草行业首批技能大师工作室。

管益辉:给复兴号高铁装上国产的“膝盖”

管益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先后荣获“齐鲁首席技师”、“齐鲁工匠”、中国中车“优秀共产党员”、“高铁工匠”等荣誉称号。

管益辉参加工作30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机车车辆加工生产一线,现主要从事高速动车、城轨地铁轴箱体、车轮、车轴等关键零部件数控加工及调试工作。他主持的《高速列车轮对轴箱柔性加工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竞赛特等奖,通过研制多条柔性生产线,实现了多品种混线并行生产,生产效率提升30%、人员需求降低40%以上;研发工艺装备,攻克了轴箱体、车轴、车轮加工技术难题;发明了铸钢分体式轴箱体,实现了高速动车轴箱体国产化。

管益辉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先后独创14项绝招绝技、先进操作法,主持完成30多项技术改进,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技术论文21篇。作为中国中车金蓝领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管益辉坚持匠心传承,引领团队共同发展,近年来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9名;指导徒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获“技能兴鲁”优秀指导教练称号。

王阳阳:10秒“判案”的空调故障专家

王阳阳,中共党员,现为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质量技术员,海尔集团首席技能专家。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亚太工人质量奖”“中国家电协会工匠”“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青岛大工匠”“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首席技师”“青岛市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14年来,他扎根生产一线,在生产实践中苦练技能、钻研创新,凭借眼看、耳听、手摸用时10秒判定出空调故障点、4分钟快速装配一台空调器室内机的成绩,连续3次获得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冠亚军。

王阳阳带领团队制定出行业领先的静置检漏机构,被亚太质量组织授予“刘源张一线工人质量贡献奖”。2018年牵头研究攻关生产线质量信息化防呆防错项目,实现产品质量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由传统检测到信息化技术检测升级,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2018年中国质量标杆”荣誉,并在全国推广。

2017年王阳阳领军创建“王阳阳创新工作室”,创新专利10项,创新改善30多项,其中20多项重大创新发明改善被采纳推广,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352余万元。2021年创新工作室被青岛市总工会命名为“青岛大工匠王阳阳创新工作室”。

周冬生:主动担当作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三种精神

周冬生,青特集团有限公司军品技术工艺主管工程师。他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青岛市职工创新能手等称号。

周冬生带领技术人员潜心钻研,先后牵头研发多型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已批量列装部队,部分产品跟随我国的维和部队走出国门。研发的产品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周冬生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打造起一支创新务实的创新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军品研发任务。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他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先后参与制修订汽车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4项,制修订各类企业标准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64项。

工作中,周冬生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任劳任怨,冲锋在前,使生产线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最大产能,确保装备按期交付部队,为青特军品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孙晓兰:朴素的电网守护者

孙晓兰,现任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南区变电集控站站长,曾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入职八年,孙晓兰始终扎根供电一线,成为了技术“资料库”、设备“活地图”,练就了隐患排查的“火眼金睛”,有力提升变电站设备健康水平。她接续完成班组安全操作300万次无差错、供电区域连续8年春节零停电,圆满完成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青岛国际啤酒节等多次重大保电任务。2020年疫情发生后,她大年初二立即返岗,带领班组完成两个月的长周期值班,“零差错”完成6个定点救治医院、9个发热门诊、5个疫情防控办公室的供电保障重任。

她锐意争先,班组管理特色做法被收录至山东电力班组对标典型经验,班组智能运维水平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她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管理创新二等奖、山东省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创意大赛第1名、国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金奖,发明专利2项。

泮思林:开拓创新,传承医者情怀

泮思林,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被评为泰山学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岗位能手、青岛拔尖人才、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

他致力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和肺动脉高压、心肌炎、川崎病的治疗,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心脏手术、动脉导管支架植入治疗复杂心脏病手术,其中胎儿心脏病介入手术全国领先,先后受邀到多家国家卫健委属医院指导。

他深耕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文章近110篇,主编的《胎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公认的中国胎儿心脏病介入手术领军人才。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拥有国家专利6项,多次应邀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印尼等地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多次在国际会议上直播心脏手术。

他作为分管医疗、科教的业务院长,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严抓医疗质量管理,注重加强医院PCR实验室建设,组建专业核酸检测团队,成为市卫健委认可的首批核酸检测实验室,为医院平稳运转提供安全保障。

尽己所能,让更多心脏病患儿拥有健康“心”生。他以匠心守初心,始终践行着神圣的医者使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 萍 通讯员 王子枫)

青岛日报2022年5月1日3版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