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区看新貌丨从“寻找共产党”到“永远跟党走”

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足迹,感受时代新貌。今天的《走进老区看新貌》,我们带您去到海南,走进琼崖革命老区。

当年黎族苗族同胞发动白沙起义,开启黎族苗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对敌斗争的光辉历史。现在,当地黎族苗族同胞也正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脱贫致富,走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幸福大道上。

记者 周招捷:这里是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1943年,当地黎苗族同胞就是在这里吹响号角,从此走向“寻找共产党”的革命之路。

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讲解员 王宏妮:白沙起义以后,当地的黎苗同胞认为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最终赢得民族解放斗争,于是派出三部分的人从不同方向去寻找共产党,历时一个多月找到了党组织,掀开了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紧跟党走的新篇章。

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村,这个距离“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20多公里的黎族小村寨,如今是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但在十年前,这里曾是深度贫困村,村民以种植橡胶为主业,产业单一,经济收入不高,村民多年来守着大山过苦日子。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村党支部书记 陈有堂:十年前,我们村里住的是瓦房和一部分D级危房,村里环境脏乱差,我们村庄还是很落后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加大力度改变打安村落后面貌,累计投入900多万元,帮助村民进行危房改造、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随着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驻村工作队和村里的党员还发动带领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改变过去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两天打安村的兰花又可以采摘了,一大早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队员就和村民们一起忙开了,切花、打包,带着清幽的花香,这些漂亮的文心兰将被销往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兰花种植是打安村近年来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2018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建起了占地40亩的兰花种植基地。靠着这份美丽产业的带动,村民收入显著提高,成功脱贫摘帽。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村村民 符艳:我这个是A级(标准)花,十株捆成一束,就能卖到大城市里30多块钱,我们这里总共11个大棚,每年的话能卖到100多万。

现在,打安村里的橡胶、兰花、蜂蜜、种桑养蚕等多个产业齐头并进,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以前落后的黎族村寨已经摇身一变,成为村庄秀美、人文和谐、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70多年过去了,巍峨耸峻的鹦哥岭山脚下,当地黎苗群众从“寻找共产党”到“永远跟党走”,仍在继续书写着共同奋斗的动人故事。

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村党支部副书记 符汉玲:以前共产党带领我们翻身当家做主,现在党又带着我们脱贫致富,生活越来越好,我们黎族苗族的群众会永远跟党走。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