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国家战略落实题”,门户青岛这样“作答”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现在,这一关乎长远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在青岛的落地有了“施工图”。

展现青岛担当,承载国之重任,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5月10日,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了青岛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系统谋划了青岛市全面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重点任务。

青岛是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历来是黄河流域的经济出海口,有着“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天然优势,被赋予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的重任。

《方案》提出,青岛将立足优势特色,强化使命担当,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到2025年,青岛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抓住战略机遇,找准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发展实效,青岛将开启城市能级跃升的全新篇章。 

01、使命在肩,机遇在前

“黄河宁,天下平”。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列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黄河流域岁岁安澜的重大战略布局,是黄河治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意蕴。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亲自擘画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宏伟蓝图。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之于黄河流域,青岛的区位优势独特,作用关键。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而青岛则是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是黄河流域经济出海口,具有“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显著优势,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发挥独特枢纽作用,足以担当黄河流域的天然出海大通道、联通世界的关键“节点”。

可以说,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为青岛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新发展空间,厚植新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其中“一轴”,是指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大通道。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在“一轴”建设上作为空间广阔。

“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及青岛30余次,要求青岛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促进全流域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融合互动、凝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其中“门户”一词多次出现,明确提出“支持青岛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建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昂起“龙头的龙头”,这是国家和山东赋予青岛的使命,也是青岛必须抓住的发展机遇。 

02、担当门户,成为重要增长极

担当门户,青岛发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高水平开放战略叠加优势,打造黄河流域便捷出海通道,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黄河流域带动和辐射作用初步显现。

搭建区域协同发展大平台,青岛牵头召开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携手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与胶东经济圈五市共同签署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推动沿黄九省区城市共享开放发展红利。

青岛海关协调黄河流域九省区涉及的11个直属海关及黄河流域西部重要通道涉及的乌鲁木齐海关,牵头构建黄河流域“11+1”区域海关关际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创新关际合作新模式,服务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多向并进的黄河流域开放格局。

抓住黄河流域大通道建设契机,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港口坚持陆海联动,在沿黄地区合作建设内陆港,发挥对黄河流域腹地辐射作用,把出海口搬到沿黄流域内陆城市家门口。截至2021年底,海铁联运班列达到76条,内陆港达到26个,完成海铁联运256万标箱、同比增长19.5%,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构建起了“覆盖山东、辐射沿黄、直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推动腹地开疆拓土、加速延展。

依托开放载体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黄河流域9省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的“9+2”跨境电商产业合作交流机制及跨境电商进口商品供应链产业集群,立足5.1亿消费人群,联动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2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协同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生态圈,实现“不出境,买全球、卖全球”,以跨境电商新业态引领开放发展新格局。

站上新起点,展现新作为。不久前召开的市十三届党代会提出,突出“枢纽型”发展导向,放大开放通道作用,深度链接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深化与沿黄地区重点城市战略合作,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机制。

紧扣党代会节奏出台的《方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为纲、量水而行,创新驱动、动能转换,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改革引领、突出特色”等5项主要原则,让青岛更好地担当黄河流域“龙头的龙头”有了“任务书”“施工图”。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基本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标杆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同时,根据省实施方案要求,《方案》提出了青岛推进黄河战略的19项主要指标,绘就了一幅蓝图:

这是一个生态环境质量更加优良,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双向开放格局加快构筑,文化旅游交流深度融合,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的青岛,是一个发展质效更优的青岛,是一个在区域发展版图中辐射能级愈加提升的青岛。 

03、谋定快动,找准关键突破口

扛起更重的担子,展现更大的作为。《方案》兼顾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包括38条推进措施。其中,不难发现青岛服务和融入黄河战略的关键突破口和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高水平、高能级的平台和载体。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的青岛拥有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平台,为青岛汇聚全球要素资源、集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辐射服务黄河流域提供了有力支撑。

进一步彰显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地位。根据《方案》,青岛将拓展全方位开放新空间,构筑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共建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加强与沿黄城市开放合作。保护齐长城等历史文化遗产,打造黄河流域旅游通道,加强沿黄城市文化交流协作。推动“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服务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通道发挥新优势,陆海统筹开放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的重要战略布局。要实现在黄河流域破除资源要素跨地区跨领域流动障碍,促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就要增强沿黄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锚定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目标,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争当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表率。根据《方案》,青岛将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行动,开展重大科技联合攻关,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齐鲁田韵、青岛品质”美丽乡村,推动东西部协作提质增效。

实现重点领域改革率先突破,创新能力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经济总量在黄河流域城市保持头雁地位,新动能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青岛还要强化全域统筹,推动城市承载力提质升级,强化龙头作用,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步伐。《方案》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高质量编制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管控三条控制线。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化”行动,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生态屏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方案》提出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筑牢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建设黄河流域节水典范城市、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扛牢使命,当好龙头。青岛将在服务和融入黄河战略中走在前,以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枢纽优势集聚新资源,在开放合作中提升城市能级拓出新空间。 

作者 | 杨光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