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2日讯 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宣传推选出了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日前,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其中,山东省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山东省平度市“庄户学院”志愿服务项目获评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琪琪)
主要事迹:
山东省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7年10月注册成立,2018年5月成立了党支部,秉承“党建+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理念,扎根农村基层,推动志愿服务参与文明实践和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获评2019年山东省学雷锋“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1年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一是构建“党建+网格”工作机制,实现“菜单式”模式精准化服务。成立小雨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党支部,打造红色志愿服务联盟,依托专业社工培育孵化80余支志愿服务队,覆盖河头店镇所有村庄,为各村量身定制党建联建项目清单,建立“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970多名“你点我帮,一呼百应”志愿者通过群众点单累计提供服务3600余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探索“政府支持、社会捐助、团队自筹、志愿者自献、项目化运作”等渠道募集资金,在全镇9个新村专设社会工作室、“小雨滴公益基金”,在70个自然村设立儿童主任,实现志愿服务精准高效。
二是践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方式,实现“项目化”运作专业化服务。以调研为基础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遍访河头店镇1000多户村民,走出了一双“铁脚板”,积累了30余万字的工作记录,形成了本土化帮扶“大数据”,筛选出亟待帮扶的弱势群体,制定“一户一策”精准化帮扶方案。策划开展“守望相助”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设置互助专岗,筹集资金聘请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群众与特殊群体结对帮扶,累计筹集资金20万元,结对帮扶200名特殊老人,达到了“脱贫”和“解困”双赢。实施“护苗”工程关爱困境儿童,推出“圆梦童书屋”儿童关爱项目,为29户特殊家庭打造“希望小屋”,配备总价值12000多元的儿童床、学习桌椅、衣柜等爱心物资,志愿者二对一为儿童提供关爱帮扶,工作经验代表青岛在全省儿童福利工作经验交流会作典型发言。
山东省平度市“庄户学院”志愿服务项目
平度市庄户学院志愿服务项目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开展助农志愿服务,立足群众教育,塑造新时代农民,以文化振兴“富脑袋”赋智产业振兴“富口袋”,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深入多样实“教”。组建多样化教学志愿队伍,采取“外请高校专家+内培田秀才、土专家”的方式,分门别类建立126人的讲师志愿者队伍,含高级专家17人,农技人员36人,土专家73人。统筹党员活动室92个、科普活动室105个、科技示范基地10个作为固定授课点;根据各镇村种植传统,在全市开辟出17个志愿服务区,因地制宜送技术上门,用实在话讲实用技术,专家深入浅出讲理论知识、产业专家因业制宜讲政策导向、土专家师傅手把手指导讲实际操作,以教赋智助农得实惠。
活学活用助“产”。抓住关键时、关键事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庄户学院”技术菜单。组建169对“专家+农户”结对组合,发展起32处“庄户学院流动站”,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随时呼应农户点单。抓住农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等重要时机,对“水、肥、土、温”要素使用进行精准指导;抓住农作物种子选育、秧苗管理、坐果稳产等关键事项,因事制宜把控种植技术。仅2022年以来,即为农户提供地头指导志愿服务3200余次,理论知识高效转化为村民实用增产剂。
开拓思路促“销”。拓展志愿服务思路,探索建立52座庄户学院合作社和4支市场分析志愿服务小队,以“学员入社”方式促农产品销售。市场分析志愿者因人制宜,为各合作社农户做市场研判,引导农民树立“市场喜欢什么、合作社就集中生产什么”的市场思维、产业思维。近年来,庄户学院引领种植的“樱桃西红柿”“精品葱姜蒜”等农产品已发展为产值过亿、畅销国内、出口日韩的“发财果”“致富菜”。
庄户学院贯彻“文化赋智产业发展”理念,坚持培育有知识、有技能、懂市场、有修养的新时代农民,趟出了一条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村民“富脑袋”与“富口袋”双丰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责任编辑:陈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