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做客民生在线,回应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
今年将在城市和农村各建成10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19日讯 今天下午,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海春做客“民生在线”,围绕“进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惠民生”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谈中,养老服务成为网民关心的热点。针对网友提出的关于“让老人有合适的地方过有质量的生活”等问题,王海春表示,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享受到方便可及、平价优质的养老服务,自2020年以来,我市在全市136个街道和镇各建成了1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面积在600到2000平方米,具备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助餐送餐、助洁助浴、长短期托养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功能。老年人可以到附近的街道(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享受就餐、医疗、康复、精神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今年,我市将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各建成100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门口,老年人不出社区就可以享受到近在咫尺的多样化养老服务。”
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网谈中,针对网友提出的如何申领低保的问题,王海春表示,本市户籍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经济状况符合低保规定条件的,可以到户籍所在地镇(街道)提出低保申请。“目前,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低保标准,每人每月995元。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995元;农村低保标准748元。”关于网友提出的“对于救灾工作如何做好与应急部门的衔接”这一问题,王海春表示,民政部门应加强与应急部门衔接,对经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仍存在较大困难的,民政部门按照“先行救助”有关政策规定,直接实施临时救助,帮助其尽快渡过难关;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照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因灾导致的特困人员,及时落实救助供养政策,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道路命名工作也是网民关心关注的问题。针对网民提出的非市政道路命名问题,王海春回复说,根据《青岛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市政府负责市政道路的命名,未将非市政道路纳入命名管理范围。“目前,《青岛市地名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处于调研阶段。对于您的建议,我们将在条例修订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王海春表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民生在线”下期预告
网谈时间:5月24日(周二)下午2:30—4:00
网谈单位:青岛供电公司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