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艘科考船驰骋深海大洋

10月的西太平洋,美丽静谧。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科学”号考察船的队员们,在远洋大海度过了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

“在海上过节、过年,对我们来说也算是‘常态化’的工作状态了。”康中平是本航次“科学”号科考船政委,他告诉记者,“科学”号刚刚完成在西北太平洋执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项目。该航次搭载了来自中科院海洋所、声学所及天津科技大学等单位的70名船队员,研究目的是认识西太平洋主流系与暖池多尺度变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海水的流动,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西太平洋的暖池,相当于人类的心脏。中科院海洋所深耕西太平洋近40年,推动了由我国发起并主导的“西北太平洋海洋气候实验”(NPOCE)计划的实施,初步奠定了我国在西太平洋暖池研究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返航途中,恰逢“双节”,“科学”号在10月1日早上6点,举行了庄严的海上升旗仪式,在西太平洋遥遥向祖国母亲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祝福。

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对于“祖国始终在我们身后”这句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张吉昌和樊钢洲感触尤深。

张吉昌和樊钢洲于去年底参加2019/2020渔季科学观察及海上科学调查任务。张吉昌原本想3月份回国,届时可以完成项目总结验收等相关案头工作,正在照料1岁大孩子的母亲也可以回老家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樊钢洲出发前,妻子已怀有身孕,他原计划执行科学观察任务一段时间,待轮换观察员登船后,可以回国照料待产的妻子。但是,这些计划都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轮换人员出不去,船上人员回不来,他们已连续在南极海域漂泊9个多月。

近日,在祖国的关怀下,他们正从南极归来。他们的坚守,为我国持续获取宝贵的第一手科研数据,为评估南极磷虾资源量及其分布,支撑我国南极磷虾渔业国际履约和磷虾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实,除了海洋所和黄海所,双节期间青岛多个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都扎根在南海、西太平洋和南极等深海大洋,他们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奉献给祖国的海洋科考事业,正不断向着海洋强国梦奋力迈进。(青报全媒体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