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下火车”直接装船去非洲!青岛畅通“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通关模式

无需二次查验,货物“下火车”直接装船去非洲

青岛海关多措并举畅通“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通关模式,给外贸企业带来稳定物流预期

山东港口青岛港已在黄河流域建设内陆港26个,通过“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出口的货物,每票通关时间可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3小时,每标箱较公路运输节约近400元,运输成本下降20%,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进一步畅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近日,12个集装箱全棉平纹印花布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装船出运。这些纺织品货值120万美元,由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批货物在滨州(博兴)内陆港完成申报验放手续后,搭乘博兴至青岛港铁路班列运抵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无需二次查验,直接装船出口至非洲的贝宁科托努。这种“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物流通关模式,给外贸企业带来了稳定的物流预期。

“只有装船后我们悬着的心才能放下,物流畅通我们就敢大胆接单,今年出口至非洲的订单将增加20%以上。”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韩黎明说,通过这一模式,企业在内陆港就可以完成租船订舱、申报、查验等相关手续,货物出内陆港就等于出关,能够实现铁路运输与口岸船舶作业的无缝对接。

海关关员监管中韩班轮进出口集装箱。 张斌 摄

内陆港与码头通过铁路直连,叠加青岛港畅通全球的集装箱航线,能够实现这样的物流通关模式,得益于青岛海关牵头建立的黄河流域关际一体协同机制。如今,山东港口青岛港已在黄河流域建设内陆港26个,通过“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出口的货物,每票通关时间可由原来的20小时缩短至3小时,每标箱较公路运输节约近400元,运输成本下降20%,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进一步畅通。

国际货运物流关系国内企业订单,影响着就业和民生保障。在海港,今年前4个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持续开航线、增运力、扩舱位,新增10条外贸航线;在空港,4月份,海关共监管青岛空港进出口货物突破万吨,单月货运量创今年来新高,其中出口货量6710吨,同比增长达30.8%;在国际班列方面,山东正加速推进济南、青岛、临沂3个班列集结中心建设,“齐鲁号”累计开行量突破5000列。

在保障物流通道的同时,海关还创新监管模式,确保供应链畅通,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黄岛口岸是全国大宗资源性商品主要进口口岸,海关精准定位进口大宗资源性商品的市场实际需求,扩大对进口矿石等货物支持路径,优化“水水中转”等一系列监管新模式。

“借助海关‘水水中转’监管模式,业务办理时间从1至2天缩短至十几分钟,我们进口的矿石可以最短的时间到达工厂。”青岛联合国际船舶代理有限公司经理马志文介绍,他们代理的21.6万吨进口未焙烧黄铁矿刚通过这种模式从青岛港转运至威海港,卸船后运到工厂投入冶炼生产。

海关支持支线港口加强与干线港口的联动,通过系统将转关单申报信息与各物流环节信息自动比对校验,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今年以来,青岛港与连云港、大连、宁波等10余个国内港口开展这一业务,“水水中转”集装箱17.5万标箱,4月份环比增长27.4%。

外贸连接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贸稳定发展,能更好地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仍将想方设法稳定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帮助企业保订单保市场,全力畅通物流通道、保障供应链稳定,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青岛海关关长贺水山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陈星华)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