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73年前的峥嵘岁月!沿着青即战役路线,全面回顾解放青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5月的青岛,海风习习,温柔如水。人们在美丽的海岸线上嬉戏,在乡村广袤的田野上享受休闲时光……这是无数先烈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此战斗过的英雄。连日来,早报记者重新走进即墨灵山、城阳铁骑山和丹山等曾经解放青岛的战场,还原这里曾经发生的热血革命故事。如今的青岛,与73年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强大的红色基因激励下,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开篇语

1949年6月2日,是青岛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青岛解放了!73年前的5月份,青即战役正式打响,滚滚铁流、猎猎旌旗,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挺进青岛,在即墨灵山打响第一战后,接着奇袭驯虎山、血战铁骑山,突破丹山最后防线,先后粉碎了敌军设置的三道防线,用热血铺就了青岛的解放之路。6月2日拂晓,敌军从沧口败退乘船溃逃,正午时分,青岛正式宣告解放,青岛人民迎来新生。抚今追昔、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铭记历史、传承青岛这片热土上的红色基因,连日来,青岛早报、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联合发起重走青岛解放路活动,从打响解放青岛第一战的即墨灵山开始,沿着青即战役的路线图,沉浸式深入现场,聆听党史专家和英雄讲述战斗故事,还原解放青岛的伟大历程。

第一站

灵山

打响青即战役第一战

即墨灵山,现在已经由原来的乡镇成为城市的一个街道。美丽的乡村风景淹没了73年前那段峥嵘岁月,但在许多当地人心中,这段解放青岛的战斗史仍然十分清晰,并成为一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下来。

土生土长的即墨灵山西姜戈庄村人王涛,通过收集来的数百件战争年代的物件,还原了解放青岛战斗中首战灵山的场景。眼前的支前小推车、马车和仿制的枪炮,让人很容易闻到解放青岛战斗中硝烟的味道。一张长约30多米的“军事地形图”,把青即战役中的灵山战斗表述得十分明了。 “进入青岛的这条烟青路原来是清朝的官道,灵山战斗的指挥部当时就设在这里……”讲起灵山战斗,从小受到红色基因影响的王涛如数家珍,激动不已。今年5月,他建的灵山红色纪念馆正式开放,让更多人了解记住身边的战争史,重温英雄的故事。

即墨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编审金涛善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回到地方后一直从事党史研究,特别是对青即战役中的灵山、上疃等四大战斗的历程了如指掌。站在曾经硝烟弥漫的灵山大地上,金涛善总是感怀万分。缘于骨子里充满了军人的红色基因,他的目光凝望着这片红色的土地,脑子里时常浮现出无数在这里战斗过的英雄冲锋陷阵的场面。多年来,金涛善一直致力于研究青即战役,想方设法挖掘出更多的革命英雄故事,以此激励更多的后人。

讲起青即战役,金涛善对战役历程十分清晰,甚至能说出战役中许多战斗英雄的名字。金涛善介绍,多年来,在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的帮助下,对那段历史进入了深入研究,为的就是传承这段红色基因。金涛善说,1949年初,根据胶东军区命令,即东县、即墨县指挥部分别改编为即东县、即墨县独立团。 4月,即东县、即墨县独立团分别改编为胶东军区警备4旅第11团、第12团,“灵山连”随即墨县大队编入警4旅12团2营5连,即墨地方武装正式编入人民军队序列。在青即战役中,这两个团骁勇善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场战斗发挥了我军的聪明智慧,出奇制胜,最终攻克了灵山。 ”金涛善介绍,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向青岛市郊守敌发起进攻,青即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东线部队进军神速,首战灵山。华东军区警4旅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沿灵山东北侧快速迂回到山南侧,对山上之敌形成夹击之势。这时,我军傅蠢僧率部在进入阵地时,发现敌人换防下山,为了不错失战机,果断下达战斗命令,顺利取胜。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守敌慑于被歼弃山南逃,灵山被收复。解放军乘胜追击到林格庄时,与北上增援灵山的敌第32军704团和绥靖区一部相遇,激战1个小时,歼敌大部,首战告捷。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和人民热情无私的支援下,5月26日解放军攻占即墨城,28日解放了东至海边、西至胶济铁路长达百余华里的地域。

第二站

铁骑山

打开解放青岛一道门

历史的车轮驶入2022年,这是一个充满幸福味道的新时代。站在铁骑山上,遥想73年前这里发生的那场浴血奋战,眼前的青山绿水、乡村美景,不由得让人对美好的未来又一次充满了激情。

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邱吉元介绍,1949年5月28日,解放军攻克国民党守军第一道防线后,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之机,顺势向敌第二道防线发起猛攻。在铁骑山阵地,解放军遭到敌人强力阻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持续了4个小时。后来调来炮兵部队,在炮兵火力掩护下,解放军夺取了铁骑山主阵地。

这时,敌人恼羞成怒,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倾其主力与我军再次展开争夺。为了守住这块关键的阵地,敌人以重金收买了一批亡命之徒组成敢死队。敢死队队员光着膀子,端着冲锋枪,趁我军开饭时,一窝蜂地冲上铁骑山实施偷袭。我军发现后奋力抗击,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战士们用手榴弹和石块打退了敌人3次冲锋。之后,敌人又组织了一个营的兵力再次反扑,占领了我军阵地前沿的地堡。指导员毛光带领战士们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虽战斗顽强,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了下来。当晚,解放军调来重炮,重新组织兵力进行反攻。战士们用大炮猛烈轰击铁骑山上的敌人,随之发起了冲锋,大炮和轻重机枪交织在一起,硝烟火海飞沙走石,打得敌人横尸遍野,缴械乞降,重新夺回了铁骑山。

邱吉元介绍,铁骑山战斗是青即战役中发生的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许多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冲锋在前,为了青岛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战斗中,解放军战士初月俊冲出地堡,不幸被敌人包围,当他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后毅然跳崖壮烈牺牲。

第三站

丹山

突破最后一道防线

从李沧区沿着黑龙江北路一路向北,在位于城阳区夏庄街道丹山社区的丹山岭上,有一处完整遗留下来的国民党部队修筑的水泥碉堡、暗堡和交通壕,甚至弹孔都清晰可见,见证了解放青岛战斗的残酷。 1956年,丹山岭经批准作为军事要塞进行规划建设,1975年全面完工。工程围绕整个山体表面构筑了4条国防坑道,其中2条炮兵坑道、1条弹药坑道、1条观察所坑道。堑壕各段均有暗交通壕相连通,工程在原有工程基础上更加坚固、完整。城阳丹山战斗遗址,如今已成为解放青岛的有力见证和激励后人的红色基因。硝烟已过70多年,今天的丹山及周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最幸福的时刻 ,一直铭记着在这里为解放青岛而战斗过的英雄们。

邱吉元介绍,丹山岭主峰海拔135米,位于进入青岛市区的原李惜、李塔两条交通要道之间的特殊位置。为阻止青岛解放,国民党守军两个营的兵力在丹山岭构筑防御工事,并在外围设置铁丝网、布设地雷。丹山岭成为国民党军队固守青岛最后一道防线的重要据点。 1949年5月31日早晨,解放军对丹山岭发动攻坚战。解放军32军94师280团首攻丹山,遭遇国民党军队明碉暗堡的强大火力阻击,伤亡较大,激战一天未克。师长邬兰亭命281团晚上再攻丹山,3营担任主攻。夜晚8点,400名战士借着夜色,由北向南悄悄行至丹山1公里处,在麦田里匍匐前行。当接近丹山岭下准备发起进攻的时候,踩响了地雷,爆炸声惊动了敌人,敌人向天空发射照明弹,照亮了整个丹山。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发起冲锋,用机枪压住敌人的火力,用掷弹筒、炸药包拔除敌人的火力点,凭借山石遮挡,3营先后发起3次攻击,因国民党军队1个团前来增援,终未攻克丹山。天快亮时,上级命令必须在6月1日上午10点前攻克丹山。清晨,总攻令下达,281团预备队1营600多名战士再次发起冲锋,遭到国民党军队疯狂阻击,烽火硝烟弥漫了整个丹山。经过浴血奋战,281团于6月1日9点左右攻克丹山。下午,又夺取丹山南面的264高地。丹山战斗歼敌1个加强营,击退敌1个团的增援,俘虏敌人150余名,为解放青岛扫清了障碍。

在丹山战斗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侦察员王嘉祥乔装长工卧底侦查敌情、连指导员雷风春舍身救乡亲、女战士徐玉珠敌堡前救伤员、小战士张克信冒死炸暗堡等,他们的事迹在当地家喻户晓。为缅怀先烈、慰藉英灵,丹山群众自发捐款在丹山岭上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将这场战斗作为教育后人、铭记历史的珍贵记忆。如今,当地的丹山小学依然保留着一个传统——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学生给烈士描碑文。

河滩上的那场惨烈战斗

“青即战役是我参军以来经历的时间最长、最艰苦的一次战役。 ”曾经参加过解放青岛战斗、今年93岁的老兵袁淑美口述,儿子袁玉坤记录下了父亲这段战斗经历。

袁玉坤表示,当时,父亲已随部队编入华东警备司令部第四旅十二团一营。 “1949年5月4日,部队攻打灵山南部的上疃。在上疃东边负责截击敌人的援兵。战斗打响后,国民党的一个营从即墨城东边出发,前来支援上疃国民党守军,被我军打援部队截击在演泉村歼灭。灵山之战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林戈庄河滩。我们在林戈庄河滩埋伏,阻击由上疃向灵山增援的敌人。我们一营一个姓宋的排长一个人几分钟的时间,就收拾了好几个敌人,二连长在子弹打完后,直接抱着机枪与敌人搏斗……”袁淑美回忆道。

袁玉坤表示,大约到了5月底,父亲所在的部队沿即墨城东部继续南下攻打驯虎山和铁骑山。由于对铁骑山侦察不细,进攻受阻。战斗从半上午开始,持续了多半天时间,后调来炮兵部队,轰击山上敌人碉堡,这才攻下铁骑山。敌人组织敢死队,趁解放军吃晚饭之机,冲上铁骑山,夺回了阵地,战斗持续了一个晚上。一名班长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生命的危险,向碉堡里投掷了一捆手榴弹,炸得碉堡哑了火,战士们乘势而上。当时,排长被炮弹击中,父亲也不知道害怕,跑上去把受伤的排长背了下来。这个时候,父亲火线入党。第二天,天蒙蒙亮,部队向驻守在山顶的敌军发起进攻。此时,父亲不幸腿部负伤,被送往医疗队。过了几天,听说青岛解放了。可惜,父亲没能亲自随部队解放青岛。

红色故事激励三代人

记者走访中得知,在解放青岛战斗中,灵山邵大娘舍命救亲人的故事已经成为即墨当地许多中小学的红色教材。记者如愿找到了曾舍身救过解放军战士的邵大娘的女儿肖美芳,听她讲述母亲当年了不起的故事。

“我母亲的这个故事,在我们家传承了三代人。”说起70多年前的这个故事,肖美芳激动万分。记者了解到,邵大娘嫁到即墨灵山东山坡村,尊称肖邵氏。解放青岛前夕,国民党军占领灵山后,邵大娘领着孩子回到娘家金家湾村。一天中午,邵大娘冒险回家拿东西,走进家门,见满院子都是国民党兵。她小心翼翼说明来意,长官命令她抓紧收拾,她正想踩凳取阁棚上的笸箩,突然发现一只手从笸箩里伸出来向她摆动示意,她顿时明白了,佯装继续找东西……一会儿,国民党兵到村东吃饭去了,她悄悄地问,“你是哪方面的? ”笸箩里的人说是北面的(胶东区部队多在灵山以北)。邵大娘招呼他快下来,拿出儿子衣服给他套在军装外面,又给他戴上一顶草帽。正想往外走,国民党军官回来了,邵大娘灵机一动说,“长官,这是我干儿子,听说我回家来看我,我要送他走。 ”国民党军官没言语,邵大娘领着“干儿子”平静地出了门……青岛解放后,这名解放军特意来到即墨寻找并感谢邵大娘。

走在当年无数英烈们曾经浴血战斗过的地方,再看看眼前的无限美好风光,记者心中对当年参战的英雄更加崇敬。灵山,作为打响青岛解放第一战的地方,这里73年前就埋下了浓重的红色文化基因,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这种红色基因一直传承至今,历久弥新。

灵山红色纪念馆。

在即墨灵山街道上泉村的红色文化基地,十分清楚地向人们展示着青即战役的过程和解放青岛的革命故事。在灵山中心小学担任过校长的杨显良介绍,他对这片红色的土地有着很深的情怀,多年前他和即墨区委党史研究中心副编审金涛善一起筹建红色纪念馆。两人历经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收集了大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资料和图片,最终建成了灵山红色教育基地。在灵山玫瑰小镇,灵山红色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许多中小学生来到这里参观战争年代的老物件,看红色图片,听红色故事。

聆听炸碉堡的英勇事迹

95岁即墨老兵宫加祥讲述他曾参加过的青即战役

作为解放青岛的重要战场,即墨这片曾经被热血浸染过的土地上,眼下已是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曾参加过青即战役、已经95岁高龄的即墨老兵宫加祥,回忆起73年解放青岛的那一场场战斗,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入伍不久,宫加祥参加的第一次大型战役就是青即战役。经历了灵山、上疃和马山等战斗后,让宫加祥迅速成长为一名敢打敢拼、有勇有谋的铁血战士。27日,早报记者在即墨宫家庄社区见到了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兵,听他讲述当年的那段峥嵘岁月。

老兵常回“战场”走走

付志善、梁日海、何经湘、宫象林……在重走解放路的体验式采访中,记者记住了许多曾经战斗在即墨灵山、城阳铁骑山的英雄。其中,在青岛市即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的一份二等功英雄名单中,记者找到了经历了青即战役的宫加祥。当天下午,记者在宫家庄社区见到这位已经95岁高龄的战斗英雄。

“1928年,我出生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压迫,听说解放军好,就一心想当兵。”谈起幼年往事,宫加祥说,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只有共产党真心为老百姓好,老百姓也打心底里拥护他们。1948年,宫加祥听说村子来了共产党,就立刻跑去参加了解放军。

“参加了多少场战斗已经记不清了,青即战役的战斗我基本上都参加了。那个年代,我们的武器不行,但我们有不怕牺牲向前冲的革命精神。 ”说起自己的从军战斗经历,宫加祥还是激动不已。老人的儿子说,从部队回到地方后,父亲最惦念的就是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每年都会亲身到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即使后来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也总会要求儿子陪他去灵山、上疃等地和“战友”说说今天的变化。每年的6月,宫加祥总要来到即墨革命烈士陵园,祭拜在解放青岛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枪林弹雨中勇炸碉堡

“我入伍不久就火线入了党,当年一心为了革命胜利,把生命置之度外。 ”宫加祥说,1948年参军入伍不久,自己就跟随部队开赴前线,第一战就是青即战役,而这场战役中的大小4场战斗他都参加了。说起一次战斗中炸碉堡的事情,宫加祥显得十分激动。

“灵山的战斗结束后,紧接着就是一路向南,在上疃还有一场战斗。 ”宫加祥回忆,上疃濒临交通要道烟青公路,是灵山至即墨城一线的要冲,也是敌军外围防御的中心。上疃工事坚固,内有高高的子母堡群,子堡后面有一道壕沟,沟沿筑有又高又宽的围墙,上部修有碉堡,地下还有许多暗堡。明碉暗堡形成子母堡,火力可相互交叉覆盖任一角落,没有死角,易守难攻。

那一次战斗中,前面有一个敌人的大碉堡挡住了解放军夺取阵地的去路,眼看着一个个战友倒下了,当时只有20岁的宫加祥主动请缨,要去炸碉堡。“要是背着炸药就不能拿枪,这个时候必须得有个拿枪的战友在后边作掩护。负责掩护的战友要冒很大危险,哪怕自己牺牲,也得保证战友背着炸药上去。”回忆起这段战斗经历,宫加祥老人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他说,面对久攻不下的敌军碉堡,既是班长又是党员的自己主动请缨,执行炸碉堡任务。此时,一名只有16岁的小战士也站了出来,说要和班长一起执行炸碉堡任务。于是,宫加祥提着枪,小战士背起炸药,冒着敌人的枪炮,二人冲出了战壕。

“敌人的大碉堡都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很坚固,子弹根本打不透。那个碉堡里头大约有十几个人,上面就是重机枪。小战士背着20斤炸药,我提着枪眼观六路进行掩护。为了顺利完成任务,我先拿着一枚手榴弹扔进去,然后让小战友拉响炸药导火索用力扔了进去。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飞了。 ”宫加祥说。

牺牲的战友才是英雄

战斗结束后,由于作战勇猛,宫加祥被评为一等功。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让给了那名背炸药包的小战士。如今回首起那段往事,老人仍然觉得自己做得很对。因为自己是党员,又是班长,在战场上当然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理所应当,让功更是理所应当的,毕竟那名战士才16岁,勇气值得敬佩。 “说实在的,比我还小几岁的战士就那么勇敢,让我特别感动。 ”想起炸碉堡的战斗经历,宫加祥仍然激动不已。

“青即战役中,我们属于独立团的一个连队。我们一个连150多人,最后打到剩下不到50人,是这些牺牲的战友换来了伟大的胜利……”宫加祥想起当时牺牲的战友时,又流出了泪水。老人说,这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去“看一看”那些战友们。

“看到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感觉当年战友的血没有白流,我常常会在战斗过的地方告慰战友们。 ”1955年3月,宫加祥复员回家,担任宫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脱下军装,他仍是那个心里装着老百姓、勇争先锋的宫加祥。看到百废待兴的村庄,乡亲们生活相对比较贫困,宫加祥决定,要想法子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把日子过红火了。

回乡埋名带领村民致富

“那时候也没多想,全国解放了,青岛也解放了,觉得自己应该回到家乡做点贡献。 ”宫加祥介绍,在部队当了8年兵,参加了不少战斗。到了28岁那年,他回到了即墨宫家庄村,作为一名战斗英雄,大家都推荐他当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百姓生活十分贫穷,解放后当过汽车兵的宫加祥想出了一个法子——把废旧汽车轱辘的胶皮轮胎扒下来,用胶皮轮胎做成新鞋子的鞋底,结实耐用。他们给这种鞋起名叫“崂山鞋”,没想到这个产品一下子火了,不到一年挣了钱,帮村里购置了拖拉机。

就这样,宫加祥悄悄把战斗英雄这个头衔藏了起来,默默地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即使退休后,他也从来不提自己曾是一名战斗英雄。如今,70多年过去了,宫家庄村的居民早已经搬进了楼房,过上幸福的日子。不过,只要一提起过去的那段峥嵘岁月,提起毕生的信仰,宫加祥老人立刻神采奕奕,一如当年那个跑着去参军的热血青年。

铭记洒热血的战火青春

市军休服务中心离休干部毛成春历时五年写下回忆录《夕阳追忆》

班里的老战士在机关枪的掩护下,往敌人的碉堡里投了一捆手榴弹,炸得碉堡哑了火。战士们冲进碉堡大喊缴枪不杀,敌人丢下碉堡顺着山沟逃到另一个山头……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服务中心离休干部毛成春,回忆起73年前那场残酷的战斗,战友们呐喊着冲向敌人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从小受抗日英雄父亲的影响,毛成春入伍后参加过解放掖县、潍县、即墨灵山、铁骑山等十几次战役。 6月2日是青岛解放纪念日,每逢此时,老人都会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初夏的一天,记者通过毛成春老人的讲述,一段英雄的战斗经历慢慢浮现在眼前,激励着今天的我们。

从小埋下革命种子

今年92岁高龄的毛成春,1930年出生,父亲毛新起1938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 “参军走之前,父亲告诉我和哥哥他要跟共产党走,参加八路军,打日本鬼子,要我们兄弟二人帮助母亲安排好生活,带好弟弟妹妹。没想到这句话成了和父亲诀别时的箴言。 ”毛成春回忆道。

这一别,毛成春再也没见过父亲。 1941年冬,农历腊月廿五,姜村长来到家里转达了部队的通知:毛新起同志在莱阳和日军交战中顽强杀敌,已英勇牺牲在莱阳万弟战场上,英年44岁。那一年,毛成春才刚刚11岁。

“那几年,我亲眼看着我的小学老师林老师被日本人抓住吊在老槐树上进行毒打,让她说出八路军在哪里,她宁死不说,受尽了折磨;日本鬼子不死心,又在果园里抓来一名叫李凤刚的小学生,让他说出八路军伤员的下落,他也宁死不说,日本鬼子把他倒提着扔到了水井里,活活淹死了……那时我虽然没能参加八路军,但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对老百姓的欺凌蹂躏,所以从小就树立了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奋斗一生的信念。 ”毛成春说道。

参军入伍作战勇猛

“1947年4月,抗日战争胜利已经一年多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进行了第二次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我的发小李之春从部队回乡探亲,顺便宣传参军。在他的引导下我顺利地加入了人民解放军,成为山东省西海军分区掖县双山区中队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毛成春自豪地说。

“1947年9月底,部队召开解放掖县动员大会,会议要求我中队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先头侦察小分队,我有幸和其他几位战士被选中,夜间前去摸清掖县县城内敌人火力和工事据点。我们在潜伏点隐蔽起来,半夜时分,一个敌人从岗楼里出来方便,近在咫尺,我一个箭步跃起捂住他的嘴,用刀顶在他的腰上说:“不许动! ”就这样我们抓了一个活口俘虏,从他嘴里了解到敌人的布防情况。 ”谈起这件事老人甚是得意。

“解放掖县战斗是我参军后打的第一场仗,有了抓俘虏的经验让我信心倍增。山东省军区对解放掖县非常重视,在山东省军区司令员周志坚亲自带领下,我军对敌人重要防御工事发起猛烈进攻。炮弹接连在身边爆炸,震得耳朵里嗡嗡响,战友在身边不断倒下,我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嘴里喊着“冲啊、杀呀”往前冲。战斗厮杀了一天一夜,我军全歼敌军,活捉敌军上校团长刘其丸,俘敌2000余人。首战,由于我作战勇敢,受到部队首长通令嘉奖。 ”毛成春回忆道。

拎着手榴弹冲敌阵

“解放掖县战役结束后,1948年1月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就被调到胶东独立营,为解放潍县做战斗准备。5月,解放潍县战役打响,我连任务是配合第三野战军拦截敌人突围,封锁寒亭机场,防止敌人逃跑。接到任务后部队随即向潍坊二十里堡附近开进。 5月29日上午7点30分,突围敌人朝我军阵地冲来,我和二排长冲在前面,端着机关枪向着敌人猛烈扫射。此战,我连毙敌100多人,抓获战俘40多人,我连无一伤亡。 ”老人开心地说道。

毛成春说:“潍县战役胜利后我军势如破竹,一路向西,我所在的华东警备第四旅,准备参加解放青岛的战役。 1949年2月2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32军3个师向即墨挺进,打响了解放青岛的枪声。我团攻打的第一个目标是即墨城西北的灵山,此山高约500米,易守难攻。到了晚上7点30分,战斗号角吹响,一时间杀声震天、炮火轰鸣。经过一晚激战,我和战友们终于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到灵山顶上。 ”

“在解放青岛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是铁骑山战役,敌我双方在不断增兵铁骑山的情况下展开拉锯战,我军迟迟没有攻下铁骑山,最终我班冲锋队一名战士拎着一捆手榴弹冲进敌阵地,拉开导火索,轰地一声巨响过后,排长第一个冲进敌军战壕,我紧随其后,集中火力用手榴弹将敌人击退。此战我军以牺牲40多人、受伤60多人的代价拿下铁骑山,为解放青岛清除了最后一道屏障。今天,我们去铁骑山旅游,会发现很多无名烈士墓,当年许多的战友都永眠于此,他们永垂不朽,值得今人怀念。 ”老人心情沉重地说。

著书记录激情岁月

每年6月,铁骑山上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时,是人间烟火袅绕;青松翠柏间,是英雄永垂不朽地。历经战火洗礼,见惯了生死离别,毛成春把对父亲的思念转化为对党的无限忠诚,对英勇牺牲战友们的无限追思,对革命前辈的无限崇敬之情。

青岛解放后,毛成春所在部队继续参加了崂山剿匪战斗任务等。全国解放后,毛成春所在的警备四旅调回青岛接管32军驻防,进驻月鹤警备司令部,主要是防止阶级敌人、汉奸特务的破坏活动。此后接受了驻军道口路、警卫面粉厂和粮库等多项防卫任务,还参加了打捞被国民党军飞机炸沉的“重庆号”巡洋舰的任务,目睹了战舰的重见天日。“重庆号”巡洋舰是原海军副司令员邓兆祥率众起义的战舰,在驶往解放区的途中在辽宁葫芦岛附近被敌军飞机击沉。

人生须臾,又到一年青岛解放纪念日,父亲已经光荣牺牲81年,毛成春也已是92岁高龄,在青岛市军休服务中心颐养天年。闲暇时光,他最惦念的是那些离去的战友,为了铭记历史,他历时5年写下回忆录《夕阳追忆》一书,书中记载了他和他的先辈们历经一个世纪的忠勇人生。和平时代,万千人潮中,这个忠勇的英雄世家,一直都在默默传承着不朽的红色精神,他们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陈勇 刘世杰 通讯员 李延尧 冯效伟)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