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村大米”迎来插秧季,这一招解决销路后顾之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日讯 在即墨区蓝村街道郭家屋子网格,一台满载稻苗的插秧机在田地间穿梭,留下身后一列列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排列在稻田里。连日来,即墨“蓝村大米”迎来插秧季。

“我们村主要种植稻花香和长粒香两个品种,这已经是村庄规模种植水稻的第三个年头了。”郭家屋子网格支部书记赵丽说,今年街道出资对周边的桃源河进行治理,蓄水能力大幅提升,灌溉水源有了更充足的保障。

郭家屋子是当地经济薄弱村,过去,由于盐碱化严重,全村40%以上土地基本荒废,村里也没有产业。2019年,村里百亩盐碱地成了“产业振兴”主战场,先后聘请青岛农业大学相关教授实地测评,并征求村里老党员、种地能手的意见,确定了推广种植水稻的发展方向。

为了让新成立的合作社少走弯路,赵丽主动联系周边已成规模的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达成合作协议,由合作方提供从育秧、插秧、管护、收割、脱粒等产出“一条龙”作业,极大降低了村民种植风险,当年就迎来大丰收。2021年,村庄因势利导,将种植面积扩大到85亩,水稻产量超过6万斤,村集体增收超过10万元,合作社的社员也由开始的12户增加到32户。

今年,蓝村街道扎实推进“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聚力提升作风能力。为做大做强水稻种植产业,赵丽有了新的目标——“村企支部结对共建”。她主动联系到周边的上市企业——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双方一拍即合。根据协议,青岛云路将全年帮助稻香村销售水稻,彻底解决水稻销路的后顾之忧,打通产业链的最后一环。

“今年,自即墨开展‘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活动以来,政府部门多次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助力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现在是该到我们反哺社会、支援家乡建设的时候了。”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岩说。

就在郭家屋子网格2公里之隔的青香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近千亩的水稻插秧工作也在同步展开,完成插秧工作后,要经过4个月的生长周期,待到9月底至10月中旬,将迎来收获期。

今年以来,蓝村街道坚持党建统领,着力打造“桃源稻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依托农产品深加工和蓝村大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做强做精农业产业品牌,围绕蓝村大米、羊肚菌食用菌、精品果蔬等主导产业的种产销研加工一体化推进,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推动特色农产品向中高端迈进,促使农户二次增收,助力产业转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徐宁 文/图)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