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速“双碳”赛道,看这家企业如何炼成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

2019年,荣获工信部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年后的今天,位于青岛高新区的这家企业——青岛崂应海纳光电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崂应海纳集团),再次出现在5月份刚刚发布的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从最初在通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精耕细作,到如今在光谱技术、色谱技术等战略新兴领域大显身手;从传统生产车间到现代化智能工厂,崂应海纳已成为集环监装备、光学感知、智慧数据、人工智能等诸产业领域为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接下来,该公司将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的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09年落户青岛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崂应海纳集团已成长为国内环境监测仪器仪表行业龙头企业。

成绩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崂应于1988年成立,开始只有2名员工、1部电话、4间房子。”该公司工会负责人张珊珊介绍道,1992年,崂应大气采样泵荣获全国适用技术消费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第一台自动烟尘采样仪一体化机型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1998年首次走出国门出口苏丹,同年,荣获国家质量振兴先进企业和质量达标产品单位等称号。至此,崂应作为中国环境监测领域重要成员登上了历史舞台。

目前,崂应海纳集团自主研发的多种型号光谱模块已逐步替代了进口的光谱分析模块,在国内新型环保核心领域彰显着“中国制造”的实力,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这其中,就有对碳排放检测监测环节的布局。

“化工行业的排气烟囱又高又大,抽检碳排放量时扛着大机器上上下下很困难。”该公司第二研发部主任李吉宁表示,为方便检测企业碳排放量,崂应海纳集团自主研发了便携式碳排放分析仪,主要检测固定污染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分析仪整机轻便小巧,总重量只有5千克,精度却可以达到2%FS(满量程),还配备有无线操作器,“工作人员可直接操控机器进行检测,并实时看到数据,方便又安全。”李吉宁告诉记者,目前便携式碳排放分析仪已经上市,并在青岛等地区使用。下一步,他们会继续推进碳排放监测产品的升级,并推出碳排放在线监测产品等。

创新引领,两次获评“小巨人”

心怀“成为民族产业的科技先锋”的愿景,崂应海纳集团从没有停下过创新的脚步。比如,从创新“环境监测仪器物联网信息化”入手,研制应用了基于NB-Iot窄带通信协议的“环境监测仪器”物联网网关-鹰联卡、鹰联翼和鹰联盒,构建支持数万台各类仪器并发的环境监测大数据云平台,实现配套优化的在线办公、质量溯源、数据分析与环境监测业务系统,更好地助力集团完成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升级。

此外,崂应海纳集团还引进了环境监测机器人+无人机团队,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对有害气体、化工排放、瓦斯泄露等进行全天候动态监测,并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对突发事件提前预警。“我们还将开发建设全国‘AI+环境安全’工程中心和示范基地,助力青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张珊珊表示。

据介绍,依托八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崂应海纳集团已荣获数十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资质。2019年荣获工信部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今年5月,再次列入工信部建议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在填补国内空白、关键领域补短板、助力两个强国战略实施等方面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认可。一系列的成就彰显了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上的突出业绩。

借助新技术,推进环境监测转型升级

从最初在通用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精耕细作,到如今在光谱技术、色谱技术等战略新兴领域大显身手;从传统生产车间到现代化智能工厂;从2004年在南昌成立第一个客服站,到如今遍布全国的客户服务基地;从最初的2名员工、4间房,到2013年占地60余亩的崂应光电环保产业园投入使用,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二期国家人工智能与生态环保产业园……张珊珊坦言,公司得以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崂应人的努力奋斗,也离不开高新区的培育支持。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打造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平台,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络机制,推动全区“双招双引”工作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企业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切切实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比如,高新区税务局实施网上预约办税,不用排队;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将十几个部门集中起来,极大地方便了企业、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为我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张珊珊表示。

青岛高新区正全力构建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信息安全、大数据、机器人、精密仪器仪表等领域,强化检验检测、科创孵化、科技金融、国际会展等功能,发布了一些列扶持政策,加快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集群。这一切,都让张珊珊对企业在青岛高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发展环保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环保服务平台、互联网+智慧环保、光谱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科技产业,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升级,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的整体转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肖玲玲 李心怡)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