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所牵头“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获批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8日讯 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秘佛拉基米尔•拉贝宁正式发函,祝贺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一所”)牵头、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乔方利领衔、联合全球25个国家34家海洋与气候科研机构和3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大科学计划(简称OSF)正式获批。这是我国物理海洋学领域首个在联合国框架下发起的大科学计划,标志着我国在海洋与气候预报预测这一国际高度关注的核心领域已从长期的科技积累与发展阶段跨入国际科学引领阶段。

围绕海洋与气候预测预报这一国际科学前沿,海洋一所数十年磨一剑,形成了以原创的浪致混合理论为基础、以国际首创的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和首个包含海浪的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为突破点、以新型高效费比表层漂流浮标观测为支撑的新格局。本次获批的OSF大科学计划,以解决“海洋十年”的第五项挑战为目标,旨在跨越从目前的7天预报到数月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预报“盲区”,与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海洋与气候预报能力的大幅提升。  

OSF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将围绕以下5个方面重点展开:加强对海洋与气候联系的科学理解,进一步厘清海洋在气候系统中的控制性作用;基于海洋卫星和北斗卫星观测以及理论技术的突破,大幅提升海洋的观测能力;在预报理论与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实现观测数据与先进模式之间的结合与同化,跨越预报“盲区”,实质性提升预报能力;建设海洋与气候多灾种预警系统,为国际社会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产品,以科技为支撑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面向青年一代,特别针对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内陆发展中国家的青年科技骨干开展能力建设,培养世界青年学者在海洋科技与海洋治理领域的先进知识与理念。

2017年底,第7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2021-2030年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按照实施计划,“海洋十年”包括大科学计划、项目、活动和捐助等四类行动。大科学计划是全球性或区域性行动,具有关注全球海洋重大科学问题、跨学科、多国参与、实施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其科学优先级最高,申请、组织和实施的难度也最大。

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第一批“行动方案”开始召集,聚焦“海洋十年”的全部十大科学挑战,共收到来自全球214项大科学计划申请,最后仅有31项获得批准。我国第一批获得批准2项,分别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起的“大河三角洲:为可持续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和由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起的“全球河口污染监测”大科学计划,这两项均聚焦近海河口区域。

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针对第一、第二和第五项科学挑战开展了第二批“行动方案”召集,共收到来自13个国家的38项大科学计划申请,最终4项成功获批,其中我国获批2项。除OSF外,由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念志院士领衔的“海洋负排放(ONCE)”大科学计划也获得批准。

截至目前,我国共获批了4项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由我国科学家发起的聚焦全球海洋科学核心问题的大科学计划成功立项,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已实现了新的跨越。(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通讯员 齐敏)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