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启动“三夏”生产 344万亩小麦开镰收割

开镰收割!青岛启动“三夏”生产,344万亩小麦陆续开始收获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9日讯 风吹麦浪,满目金黄。时值6月芒种时节,青岛迎来小麦丰收季。今天上午,全市“三夏”生产现场会暨小麦机收减损行动启动仪式在西海岸新区大场镇举行,青岛“三夏”生产正式启动。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实现夏粮丰收对于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稳定物价、做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观海新闻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稳步增加,产量基本持平。全市小麦在田面积344万亩,比去年增加近3万亩,实现了面积稳中略增。春季苗情加快转化升级,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3%,比冬前提高6个百分点,亩成穗数38.4万,比上年增加0.5万,构建了适宜的群体结构。总体而言,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现场看到,装备了北斗导航的小麦收获机、秸秆打捆机、植保无人机、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机械一字排开,灭茬还田、深松整地、机收减损等作业环节逐一展示……伴随着马达的轰鸣声,小麦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玉米播种机正在进行播种作业,植保无人机在空中演示飞防作业,实现了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展现出一幅丰收的壮美画卷。

全市344万亩小麦,99.5%以上依靠机收。服务“三夏”生产,全市组织70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跨区市作业,成立小麦机收应急作业服务队49个,检修各类农机数量13.6万台,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商务局、中石化、中石油等部门,实施价格直降优惠,每升优惠0.2元。提早做好农资调配和准备工作,储备种子1万余吨、化肥16万余吨、农药4000余吨,保障了夏种需要。

据介绍,受去年小麦较大面积晚播影响,小麦苗情普遍偏弱,今年春季叠加春旱影响,夺取夏粮丰收压力巨大。全市农业农村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科学抗旱春管夺夏粮丰收预案》,提前部署抗旱保春播工作。成立正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分区包片、下田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灌排设施、高效节水灌溉、土壤改良等重点,通过实施农水、农电、田间道路等一系列配套建设,在项目区内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5.1万亩。统筹中央、省、市资金7636万元,为近年最多,重点支持春季麦田管理、小麦促弱转壮稳产和“一喷三防”,组织全市70多家服务组织的1600多架植保无人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小麦“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全市统一喷施叶面肥150万亩、实施小麦“一喷三防”面积347万亩,全市小麦“一喷三防”实现全覆盖。全市投入抗旱机具4万台(套),抗旱浇地面积214.6万亩,有力保障了夏粮丰收。

“春争日,夏争时”,当前小麦正值收割关键期。我市将加快小麦收获进度。麦收期间,市、区市两级下沉到一线,逐村、逐户、逐个地块落实机具,确保每一块麦田收在适收期。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加强同公安、交通、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开辟农机作业绿色通道,密切跟踪机收队伍行程,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全力保障跨区机收作业有序进行。加强零配件供应和油料保障等,开展优惠用油活动,最大程度惠及农民群众。深挖机收减损潜力,努力将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组织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强化骨干机手节粮减损操作技能。

同时,抢抓农时搞好夏种。秋粮好不好,播种是基础。要进一步压实夏播责任,千方百计稳定秋粮面积,坚决完成今年720.2万亩粮食播种任务。过程中抢抓农时,压茬收种,做到收获一块、播种一块,确保应播尽播、应种尽种,提高适期播种率。充分利用我市农机装备优势,借助专业化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大力推广玉米贴茬精量播种技术。引导农机服务组织选用多功能、高精度玉米播种机械。6月底前基本完成玉米播种任务。

据悉,截至6月8日,全市小麦已完成收获40万亩,占比11.6%,整个夏收工作预计6月下旬全部完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文 邢志峰/图/视频)

责任编辑:管佳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