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列车“最强大脑”实现“青岛造”
海信FAO系统通过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安全认证关,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城轨机电三大核心系统自主开发及实施能力的轨道交通企业
不仅能造列车,还能开发“无人驾驶”列车“最强大脑”,随着海信旗下海信微联公司自主开发的FAO系统获得上市准入,青岛轨道交通产业不为人知的一面也揭开面纱。
FAO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是无人驾驶城轨列车的核心控制系统,好比列车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控制列车行驶、停靠等所有动作。历时两年多自主研发,5月31日,海信微联的FAO系统正式获得国际知名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莱茵公司颁发的SIL4安全认证证书,标志着系统通过了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安全认证关,具备上市条件。自此,海信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城轨机电三大核心系统自主开发及实施能力的轨道交通企业,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布局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
以2022年为起点,海信将在轨道交通市场上以“主力选手”的身份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信号系统的突破,海信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城轨机电三大核心系统自主开发及实施能力的轨道交通企业。
攻克城轨“最强大脑”
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以及信号控制系统被称为轨道交通机电专业的三大主要系统。其中,以信号控制系统最为核心,研发难度大,在三大系统中价值最高,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国产化的重要发力方向。
当前,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不论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FAO系统正在逐步替代上一代CBTC系统成为城轨列车控制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与汽车自动驾驶划分为五级类似,国际公共交通协会也将列车运行的自动化等级划分为五级,分别是GoA0、GoA1、GoA2、GoA3、GoA4。FAO系统的应用涵盖GoA3和最高等级GoA4,即有人值守下列车自动运行和无人值守下的列车自动运行。与上一代的CBTC系统相比,FAO系统增加了列车休眠唤醒、动静态自检、障碍物/脱轨防护、远程复位等功能。由于实现了全自动运行,列车可不受司乘人员的限制,根据运输需求灵活地调整发车间距,达到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输服务。同时,也能极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升系统可靠性。在当前技术条件下,FAO系统足以称得上城轨列车“无人驾驶”的“最强大脑”。
一直以来,青岛以及山东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产业优势主要集中于车辆制造等领域,而信号控制等核心系统相对是一块短板。2019年初,已经在轨道交通通信和综合监控领域拥有技术积累的海信,牵手北京交大微联成立合资公司海信微联,正式进军信号控制系统。
由于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大,信号控制系统是行业内有名的“硬骨头”,尤其是对安全性的极高要求,足以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信号系统安全相关的失效率要求每小时小于10的负八次方,几乎相当于零容忍。”海信微联公司副总经理李乐介绍。
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单项技术能力过硬,更要有强大的综合研发实力打底。每一位工程师都要遵循严格的开发流程,正常运营、故障和应急等地铁全部运营场景每一个都要满足相应要求并经过反复验证,所有核心软件的代码以及相应文档都要提供给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独立认证评估机构进行检验认证……通常来说,信号控制系统从研发到获得认证要3-5年,而海信微联将时间缩短到了两年,足见研发功底之扎实。经测试,海信微联的FAO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等层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
拿到“主力选手”入场券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有14个城市开通了23条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形成了554公里的FAO线路规模。而在2021年招标的地铁线路中,FAO系统达到9条,市场占比近30%。国际公共交通协会统计显示,2020年底,全球已有48个城市开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线路,线路里程超1350公里,在地铁线路总建设中占比8%,并维持着高速增长趋势。
成功拿下FAO系统安全认证,意味着海信轨道交通产品线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更意味着海信拿到了智能轨道交通时代,作为主力选手下场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
正如同所有被智能化浪潮席卷的行业一样,城轨“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除了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之外,商业逻辑和竞争规则也在随之改写。
“信号控制系统的作用更加核心,综合监控、通信与信号三大系统之间集成度要求更高。三大系统都能做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李乐介绍,“比如,视频监控发现运行区间发生火灾,以前只能由列车调度员通过电话告知司机停车;现在,综合监控系统直接以通信方式通知信号系统进行联动处理,信号系统做出判断和处理。这种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直接‘对话’,能很好地提升城轨的智能化和服务质量。”
尽管与“国字号”央企相比,海信是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领域的后来者,但新趋势的到来为海信打开了机遇的大门。凭借三大系统技术的全覆盖,海信一跃成为了轨道交通市场上最具潜力的竞争者。而海信作为后发者在硬件上的“后发优势”,也成为重要的加分项。以硬件安全平台为例,海信的信号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处理器等,大幅提升了故障情况下的安全响应能力,安全制动距离比行业平均水平缩短了10米。
“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信号系统的持续落地,同时大力推进开展城轨弱电总包业务,目标是到2025年营业收入翻两番。海信还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发展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新一代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海信微联公司总经理乔羽介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青岛日报2022年6月10日8版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