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0日讯 近日,齐鲁工业大学海洋技术科学学部海洋遥感团队在海水透明度及其影响机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研究探讨分析了气象要素对沿海水体海水透明度(SDD)的影响,为沿海海域SDD的变异机理研究及沿海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本研究采用全球第一颗地球静止水色卫星GOCI,以中国北方典型海湾--胶州湾为研究区,利用5个航次的实测数据和GOCI数据获得了胶州湾海域透明度的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定量分析了气象要素对SDD变化特征的相对贡献量。
GOCI逐时的观测影像显示,湾内和湾口的水体透明度的逐时变化受太阳天顶角和潮汐共同作用,湾外海域主要受太阳天顶角影响。2011年至2021年GOCI长期观测发现,胶州湾海水透明度的变化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海湾月均SDD变化随风力驱动较为明显,气温对SDD长期变化的相对贡献最大。
“总体来看,胶州湾内SDD年际动态变化呈稳定增加趋势,年增加约0.035米。”论文通讯作者禹定峰表示,通过分析风速、降雨、气温等环境要素,发现气温升高与海水透明度的稳定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人类活动在水环境改善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探讨了气象要素如何影响沿海水体SDD的变化,以及哪种气象要素对沿海水体日变化、月变化和年际变化的相对贡献较大。周燕为论文第一作者,禹定峰为通讯作者,合作者包括来自英国卡迪夫大学、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学家。相关成果发表于期刊《海洋污染通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