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也是夺金大户!省运会体操决赛青岛收获六枚金牌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6月20日讯 6月19日晚,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竞技体操决赛经过5天紧张激烈的角逐,在日照落下帷幕。青岛队表现出色共有六枚金牌入账,超额完成了赛前的既定目标。

竞技体操是继帆船帆板之后,第二十五届省运会展开的第二个决赛项目。尽管该项目并非我市的传统强项,但近年来通过引进高水平教练和加强与先进地市的交流合作,青岛的竞技体操水平突飞猛进,竞争力在省比赛中不断提升。本届省运会,就涌现出了荆希隆、徐春博等很有潜力的希望之星。

年仅10岁的荆希隆继在16日下午的男子2012年组个人全能决赛中,以66.525分领先第二名3.285分的绝对优势为青岛队拿下首枚金牌。两天后,他又夺得该组别两项全能C的冠军,成为青岛队中唯一独得两金的运动员。他在比赛中超乎年龄的沉着冷静和稳定发挥,令人印象尤为深刻。青岛市篮橄中心副主任周震华说:“荆希隆在个人全能比赛的六个单项中五项排名第一,可以说在实力上已经做到了碾压对手。更难得的是,他全程几乎没有出现失误,这样的稳定性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中是非常罕见的。”

除荆希隆之外,青岛队的其余4枚金牌分别来自女子2015年以后组团体、2010年组三项全能B(徐春博)、女子2015年以后组两项全能B(杨梓涵)和男子2014年组单杠(刁劲源)。“与上届相比,竞技体操的金牌数增加了50%,这一方面离不开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这个项目上还有潜力可挖。”周震华说道。

其实,相对于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竞技体操在青岛市范围内依然偏“冷”,以去年的青岛市第五届运动会为例,110多人参加的体操是参赛选手人数最少的项目之一。不仅仅是青岛,从全国范围来看,该项目也存在梯队建设断档、后备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据分析,近年来各级体操队“招生难”的症结,在于我国的竞技体操过于专业化,造成青少年儿童不愿意从事体操训练,而“又苦又累,个子还矮”往往成为人们对于体操的第一印象。“这其中其实存在很大的误解,少年儿童从事科学的体操练习,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反而对生长发育很有帮助。”山东省体操协会副会长、青岛奥迈体体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松说,“成年体操运动员身高比较矮是选材的特殊需要,跟项目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单松介绍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在2014年5月提出了“快乐体操”的理念,明确了体操要向大众推广,向青少年推广,普及成为它的主要目的。为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快乐体操的推广工作,负责青岛体操项目的青岛市篮橄中心派出专职教练员参加了快乐体操教练和裁判培训班,全面推动快乐体操进幼儿园、小学、中学、社区等,增加体操运动的趣味性,通过快乐体操的推广,扩大选材面,本次省运会的成绩也证明了之前的探索取得了成果。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羽)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