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招硬招持续提升口岸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今年1月,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部署开展为期5个月的2022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作为纳入专项行动的10个口岸城市之一,青岛市口岸、海关等部门密切协同,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关切,研究出台了2022年青岛市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30项措施,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重点举措落地见效,企业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信息共享合作不断加深

2022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重点支持青岛与韩国、日本率先探索开展跨境贸易相关单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青岛积极推进相关企业试点“一单两报”,通过一份申报信息自动转换完成中、韩两国海关申报单据。

“我们经营中韩跨境电商业务,专门研发出的工作系统能实现报关信息自动适应中韩两国海关需要,通常状态下货物装船前就可以完成报关,办理通关手续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青岛通达全球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中韩线负责人李明远介绍:“得益于‘一单两报’,我们的货物运输速度大大加快,现在把货物送到韩国收货人手中,需要海运5天左右、空运3天左右,每天承接运输1万余单,也实现了运输全程留痕,让每一个包裹都‘有迹可循’,各方面都表示满意。”

现在,青岛正加快打造“东西双向开放,陆海内外联动”信息开放高地。东向,聚焦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加快推进青岛与韩国跨境贸易相关单证联通共享,相关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西向,发挥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合作优势,积极推进以“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的跨境贸易信息联通。

口岸业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业务办理的便利化水平是影响企业满意度的关键之一,也是本次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的重点。青岛从口岸业务办理的流程、方式入手,用“实招、硬招”提高口岸业务便利化水平。

推动船舶引航信息向“单一窗口”归集,解决了船代企业对船舶申报信息重复录入问题,合计减少数据录入100余项,提高了引航计划安排效率。

推进跨境电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青岛海关启动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百日冲刺”行动,推进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青岛市新增海外仓2家;支持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山东省首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组合拼箱出口业务,1-5月青岛海关跨境电商进出口值同比增长45.7%。

推进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装箱单、提货单等单证电子化。青岛港依托“云港通”平台,实现集装箱设备交接单、装箱单、提货单等单证电子化应用率90%以上。青港物流为进出口企业签发全程联运提单,实现“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目前已操作完成1.14万标准箱;上线“陆海通”多式联运信息平台,集成租船订舱、仓储分拨、期货交割、网络货运、海铁联运、贸易金融等多项业务,为黄河流域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每年可节约燃油1800多万升,减少碳排放近5000吨,通过电子数据取代每年4000多万张纸质单据。

建设稳定透明的口岸服务环境

“近期受国内疫情影响,大量货物选择从青岛口岸进出口,如我公司承接的从青岛口岸进口的南京、无锡方向货物,较往年增加915%和358%,没有成熟的口岸运作机制,根本无法应对这种变化。”威东航运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船公司、海关、码头、外理、场站等口岸部门积极配合,帮助我们用海运的价格做到了空运的效率,把货物及时准点送到客户手中,既保障了供应链稳定,也拓展了客源。”

这并不是个例,专项行动期间,青岛持续优化口岸综合服务,各口岸单位推出了多项改革措施,让口岸服务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企业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针对企业反映的“一箱难求”、经营服务不够透明等问题,青岛大力推进集装箱场站行业治理,通过船东、场站协会督促所属会员单位向社会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作业时限,目前已有232家骨干企业登录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行公示。

针对疫情期间外贸企业物流成本高的实际困难,与全国十余家银行、商业保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利用普惠性金融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60天海运费免费贴息和港航物流约价服务,目前已服务企业200余家,帮助企业缓解约12亿元现金压力。

青岛海关实施“远程智慧检疫”,运用科技手段全过程远程测温、医学巡查,在船舶靠泊前即可实现入境船员“零接触”检疫,班轮每个航次平均在港时间缩短1小时以上。

海事部门实施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极简审批”新模式,推行海船新建及转籍检验、登记“不停航办证”新机制,试点运行船载液货“货港海”智能选船机制,发挥海事监管信息引领作用。

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过“云港通”平台等线上应用,使进出口企业能够实时掌控物流状态,最大程度减少查验环节对进出口企业物流调运的影响。

青岛机场根据航班时刻向货代企业公布航班截载时间,并提供加急服务,便于代理公司集货与运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 博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