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腿部中弹后,仍爬着继续战斗……” 安葬在即墨的海阳籍烈士谢光武寻亲成功

“当年我五大爷谢光武打仗非常勇敢,腿部中弹后,他爬着继续跟敌人作战……”58岁的谢云之回忆道。

今年2月份,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布一批寻亲烈士名单,其中包括谢光武、程元利两位烈士的信息。6月27日,记者从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了解到,经过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努力,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安葬在即墨区烈士陵园的谢光武烈士寻亲成功。程元利烈士的弟弟也联系上了,他讲述了哥哥的事迹。

谢光武烈士侄子谢云之

“五大爷打仗很勇敢”

青岛英烈网记载:谢光武烈士,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1948年8月入伍,1949年5月在青即战役中牺牲,生前任32军95师283团2连战士,现安葬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烈士陵园。

前期,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布一批寻亲烈士名单,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局随即展开寻亲工作,众多志愿者也参与其中。

看到寻亲帖子后,海阳寻亲志愿者“吃葡萄的蜗牛”多方搜寻,找到了海阳市新安镇谢家村的村委,经过打听后,找到了谢光武烈士的亲属,但是他们都外出打工了。后来,在即墨区、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进一步协助下,最终联系上了谢光武烈士的两名侄子,经过相关核实后,最终寻亲成功。

6月27日,记者联系上了谢光武烈士的侄子谢云禄,他是谢光武烈士大哥的儿子,今年已经81岁了。 “我的父辈兄弟姊妹9个人,我父亲排行老大,谢光武排行老五。 ”

“我们一家三代从军,除了五叔谢光武外,我也当过兵,我儿子也当过兵。”谢云禄老人说。

“当年,五叔参军离家,后来我们家里人知道他在即墨打马山时牺牲了,但是我们不知道他的安葬地。后来,村里给他立了一块墓碑,村里还有他的衣冠冢。小时候,老师还带着我们去扫墓。 ”谢云禄老人介绍,五叔是结婚后去参军的,有个女儿,现在五婶和她的女儿都已经去世了。

谢云禄说,自己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在解放后去世的,生前他们也没大讲我五叔的事迹,主要是因为他们太难受了,不愿意讲那些故事,一提起来就伤心。 ”

谢云禄说,上一辈的老人都已经去世了,他这一辈还有五个堂兄弟,其中亲大哥91岁了,或许能记得些当年五叔的故事,但是因为上了年纪,耳朵也有些背,不愿意说这些事情。

记者又联系上了谢云之,他是谢光武烈士六弟的儿子,今年58岁。“当年,我们村里有不少人出去当兵,他们后来回村了,听他们讲,我五大爷打仗很勇敢,在即墨战斗中腿部被机枪打中了,他爬起来继续跟敌人战斗,最后牺牲在战场。 ”

谢云之告诉记者,除了五大爷外,他的四大爷也当过兵,曾经在战斗中捅死过日本鬼子。“老一辈人在战场上的战斗故事,成为我们家里教育后代的最好事例,激励后代们不断前行,后代也都很争气,我的两个侄子也先后参军,现在都退役了,我大哥的两个孙子也去当兵了。 ”

程元利烈士四弟程元升

“大哥17岁就去参军了”

青岛英烈网记载:程元利烈士,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1945年10月入伍,1949年5月在青即战役中牺牲,生前任32军94师282团1连副指导员,现安葬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烈士陵园。

记者随后联系上了86岁的程元升老人,他是程元利烈士的四弟。 “我们弟兄姊妹共5人,程元利是我大哥,他的个子很高,人也长得很英俊。原先大哥在家里给地主家打长工,在17岁那年他就外出参军了。他在威海打过仗,后来参加了解放青岛的战役。 ”程元升老人说。

“大哥是个很孝顺的人,一直是我们的榜样。小时候,他经常领着我出去玩。当年我大哥还没有结婚就参军了。期间,有一次大哥的部队路过我们村庄,我去村口看他,他还送给我一件皮背心,说是部队发的。这件皮背心我一直穿在身上,穿了10多年,直到穿碎了,不能穿了为止。 ”

“后来,家里收到了我大哥牺牲的消息,父母为此难受了很多年,他们一看到烈士证就哭。1956年,母亲去世了,后来,父亲也去世了。再到后来,烈士证也找不到了。”程元升老人说,自己知道大哥的安葬地,前些年他还去过即墨烈士陵园祭扫,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 延伸 /

一起帮助烈士寻亲

青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为烈士寻亲专班工作人员介绍,为烈士寻亲,既是对烈属的抚慰,也是对烈士最好的缅怀与尊崇,更是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实践。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让我们一起共同用行动来告慰英烈,抚慰烈属,有相关线索的市民,可以拨打“为烈士寻亲”热线83862100、82888000,一起为寻亲行动助力。(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通讯员刘朋朋 刘建军)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