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8日讯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法定方式,在服务中心大局、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岛市检察院今天向社会发布了2021年以来全市检察建议工作新成效以及“优秀诉源治理检察建议”典型案例。
据介绍,2021年以来,青岛市检察机关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能动履职,充分发挥检察建议规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进相关领域诉源治理,依法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4025份,到期回复率100%,采纳率99.96%。5件案件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典型案例,11件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2件案件分别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十佳、优秀检察建议。
具体措施和成效包括————
坚持服务大局,守护社会和谐安宁。以检察建议服务大局、融入大局,全力服务保障社会稳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助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坚持依法严惩与源头治理相结合,注重发现涉黑涉恶案件背后的社会治理漏洞和行业监管问题,向社会治安、文化旅游、自然资源、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发出检察建议90余份,推动有关部门对“欺行霸市”“套路贷”“保安、物业行业乱象”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促进堵漏建制,推进行业清源,最大限度挤压、遏制、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空间土壤。市检察院就办理、指导的涉黑案件反映出保安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向主管机关发送的检察建议,莱西市检察院就办理相关涉黑恶案件发现的问题向乡村治理、交通运输等十个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发送的检察建议,分别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和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二是助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积极投身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依法能动履职,在妥善办理涉疫案件的同时,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全力守护生命安全。针对生活垃圾清运、公共场所消杀、医疗废物和居民废弃防护用品处置,以及生鲜食品检验检疫等环节存在的隐患,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30余份,促进规范防疫管理。针对特殊场所疫情防控需求,向监狱、看守所等场所制发检察建议20余份,督促加强疫情管控排查,严防各种安全隐患。
三是促进优化营商环境。紧紧围绕“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深入贯彻服务保障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有关部署,市检察院出台《关于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意见(修订)》等7个服务大局意见,要求充分利用检察建议手段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检察机关依托司法办案,在服务与监督中安商惠企,向公司、企业及有关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40余份,推动企业加强合规管理、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莱西市检察院就疫情期间服务保障企业发展问题向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制发的检察建议等2个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近期,市检察院还组织开展了“落实‘八号检察建议’,共建安全生产治理共同体”专项行动,全市十个基层院分别向辖区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精准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安全生产诉源治理,通过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固屏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注重司法为民,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注重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监督作用,以“我管”促“都管”,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是致力于让城市面貌更美丽。服务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深入贯彻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决策部署,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市貌整治,助力维护优美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推进市容秩序乱象整治,针对乱搭乱建、违法占道经营、随意堆放建筑和生活垃圾、违规加装地锁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50余份,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维护良好城市形象。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部分路段信号灯缺失、安全护栏架设不足、道路名牌不规范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70余份,助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平度市检察院围绕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居民小区破坏绿地停车专项治理活动,现已完成111个居民小区大整治,补绿18000平方米,有效优化居住环境。
二是致力于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把群众的烦心事、关心事当做检察机关的心头事,聚焦“头顶”“脚下”安全、寄递安全、金融安全、劳动报酬支付、医疗卫生等问题,向应急管理、城市管理、金融监管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20余份,促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检察院开展“落实‘七号检察建议’青岛‘检察蓝’守护寄递安全”专项行动,联合邮政管理、交通运输等七个部门召开专题座谈会并公开送达检察建议,共同筑牢寄递安全“防火墙”。李沧区检察院针对某盗窃窨井盖并作为废品变卖案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窨井盖管理和废品回收行业强化监管,推动多环节闭环管理,被省检察院转发报道。莱西市检察院开展餐饮业燃气安全专项活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8份、立案磋商2件,该项工作被列为莱西市民生实事之一,为7万户居民免费更换不锈钢波纹管,切实保障居民用气安全。
三是致力于让孩子成长更安全。没完没了抓好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就未成年人人身安全、校园及相关场所环境安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等问题向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公安机关等制发检察建议90余份,推动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制度机制,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黄岛区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公安机关在全国首创“110涉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专线,已受理线索18条、立案5件,创新经验做法被最高检转发,《检察日报》两次宣传报道。市检察院针对保障在押未成年人医疗权利、城阳区检察院针对电竞酒店监管、崂山区检察院针对高压线入地、莱西市检察院针对未成年人文身等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聚焦公益保护,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使命,深耕法定监督领域,积极稳妥办理新领域案件,共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910余份。
一是维护食品药品安全。聚焦散装食品、饮用水、外卖、自动售货机管理等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积极履职,发出检察建议160余份,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胶州市检察院等单位针对外卖平台等线上经营者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20余份,督促职能部门有效履职、监管整改,让群众吃上“放心餐”。平度市检察院针对居民小区自动售水机疏于监管、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制发的检察建议,获评全省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黑臭水体整治、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湿地保护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10余份,做到“办理一个案件、澄清一片碧水、净化一片蓝天、恢复一片生态”。市检察院和城阳区检察院督促整治洪江河环境污染和泄洪隐患案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市检察院和崂山区检察院督促大河东湿地生态修复案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
三是强化“国土国财”领域检察监督。开展“闲置土地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认定闲置土地6600余亩并督促开工建设,督促收回土地出让金1.8亿余元。针对《环境保护税法》实施后因相关部门配合机制不完善致使环保税未能入库问题,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对1000余个建设项目征收应缴环保税款500余万元。
加强法律监督,彰显司法公平正义。依法履行诉讼监督职责,针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依法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督促人民法院启动再审、依法纠正;针对超期办案、怠于执行等审判活动和执行活动违法问题,向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维护公正司法。针对公安机关办案中存在的工作不规范或程序违法等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推动严格执法。市检察院就2018年以来全市开展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有关问题向市中级法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和改进工作,市中级法院高度重视,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出台文件加大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力度,有力维护司法权威。本案系全省检察机关首例贯彻落实最高检“五号检察建议”的虚假诉讼监督类案检察建议。
在立足司法办案助推诉源治理的同时,青岛市检察机关注重高位谋划和统筹推进,强化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为检察建议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检察建议工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检察建议工作的意见》,为全市检察建议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获最高检充分肯定。积极凝聚各方合力,放大拓展监督效应,市检察院在崂山区检察院开展检察建议与代表建议、委员提案衔接转化机制试点工作,汇聚人大、政协、检察机关三方合力,实现三种监督职能联动、双向互动的整合效应,对这一作法,最高检在全国16个省市区试点推广。各基层检察院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等的支持,努力创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推动提升检察建议工作质效。
青岛市检察机关还注重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优秀检察建议评选活动。今年,市检察院组织开展了“全市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评选,本次选取四案予以公布——
案例一、市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就某部门工作人员受贿案反映出的问题向该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崂山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受贿案件中发现,被告人利用担任某部门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市检察院在了解该案情况后,充分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两级院采取实地走访等方式共同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深入研判违法犯罪隐患,针对案件反映出的该部门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被建议单位积极采纳,制定了召开警示教育会议、严格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科技防腐体系、加强政策宣传等11项具体措施,逐一整改落实,切实提升了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
案例二、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就企业管理漏洞问题向某公司制发检察建议
某公司系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市检察院在办理该公司涉嫌内幕交易犯罪一案中发现,公司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并存在缺乏业务合规审查机制、监督管理内控措施不力、财务制度不够完备等问题,遂针对上述管理漏洞向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从完善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建立企业合规审查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供长效机制。为做好跟踪督促工作,市检察院多次通过电话回访方式与企业保持联系;召开公开听证会,听取相关人员就刑事案件处理的意见,并就检察建议落实予以督促;进行实地走访,与当地县政府和企业座谈,深入了解有关情况。被建议单位积极整改,第一时间建立了法务部,进一步严格会计制度,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切实提升了依法规范运营能力和水平,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案例三、李沧区检察院就辖区旅馆业经营者怠于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等问题向公安机关制发检察建议
李沧区检察院在办理相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辖区内部分旅馆存在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和来访登记不规范、怠于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等问题,导致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偶有发生。为预防和减少辖区旅馆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打造安全和谐的良好环境,李沧区检察院向公安机关制发并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加强和规范旅馆行业管理。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涉案旅馆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的逐一约谈,召开辖区旅馆业户会议进行专项培训,印制海报张贴于每家旅馆显著位置,持续加大管理力度。李沧区检察院还会同公安机关向涉案旅馆开展训诫活动,联合开展“回头看”检查,会签文件建立联动机制,主动做好监督后半篇文章,严把未成年人入住酒店“安全关”,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相关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共同筑牢未成年人安全保护屏障。
案例四、莱西市检察院就疫情期间服务保障企业发展问题向某部门制发检察建议
某机械公司因违反相关环保规定被某部门行政处罚,但该公司因资金紧张未能及时缴纳罚款及加处的罚金,某部门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裁定准予执行并对该公司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该机械公司向莱西市检察院提出监督申请,同时表示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陷入困境,申请检察机关监督减免加处的罚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莱西市检察院全面调查核实情况,围绕相关问题举行公开听证,进一步厘清争议焦点,推动各方达成共识。在查明行政处罚存在一定的程序瑕疵,且该企业已将违法情形整改到位并通过验收的前提下,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某部门与企业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为企业免除了加处的20万元罚款,同时向法院撤回了强制执行申请,解除了该企业的限制消费令。经跟踪走访,该企业现已走出困境,规模扩大一倍,产值同比翻番,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本案获评最高检“检察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白树文 )
责任编辑: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