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治理新模式!崂山区这个街道将陆地网格化治理模式向海延伸、与海相融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10日讯 全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海上治理是其中重要一环。沙子口街道将陆地网格化治理模式向海延伸、与海相融,通过设置海上网格,加强警民联动、部门协同、社会组织参与,实现了海上综合治理效能的新提升。

“海上党旗红”,立起海上综合治理“灯塔”

从事渔业作业人员上船后在海上漂泊、下船后分散式生活居住,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固定性弱。沙子口街道整合党建资源、延伸党建空间,始终使渔民党员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中。船员中有党员的渔船出海作业都会在主桅上悬挂党旗,彰显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海上党支部、海上党小组、海上党员之家”三大组织机构,改进了渔民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使渔民党员的组织生活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依托海上党员之家,在沙子口建港码头设立渔民“服务区”,配备了微波炉、行军床,定期购置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供渔民临时休息用。这处场所经渔民口口相传,成了大家上岸后的第一个“家”,并为它起名“渔民驿站”。如今,“渔民驿站”经过改造有了升级版:电视、空调、床、沙发、茶几、热水、潮汐表、书籍报刊等一应俱全。

“海上建网格”,把准海上综合治理“航向”

立足打造海上社会治理新模式,沙子口街道推动网格化向海上延伸、向渔船覆盖。街道综合治理中心、农业农村中心、辖区派出所、海警、海保、社区等单位联动,将陆域网格延伸到海上,建立起集政策宣传、安全管理、治安防范、编组生产、抢险救助、矛盾调解、信息收集、心理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海上网格。

科学划分海上网格。对街道渔业船舶进行调整网格划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脱网渔船、不重复管理”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工作任务适中、便利高效的网格体系,目前,共计划分网格5个。

发挥网格职能优势。网格力量履行管理服务职能,负责对各类信息、网格事务的收集汇总、就地化解、分流分类、跟踪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抓好渔民队伍的日常管理,协调组织开展网格管理服务,定期召开网格会议,履行队伍管理、上下联络、事件处置、民生服务等职责。

“平安海岸线”,夯实海上综合治理“锚地”

海上作业有着不可预期的风险,安全生产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沙子口街道通过常态开展海上联合巡逻、联合执法,及时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规范海上作业秩序,织好一道海上安全网。

岸上重排查。在岸上,辖区派出所、治安联防等综合运用警车巡逻、步行巡控、监控巡查等方式,开展全天候沿海岸线巡逻防控,加大对码头、停泊点夜间的巡逻检查力度,全面消除巡防死角。

海上强监管。在海上,街道强化责任担当,落实渔业安全生产、伏季休渔管理、涉外渔船管控工作等,与辖区内400余艘渔船船东签订了停港确认书;落实“以港管船”工作要求,南姜等四个群众性渔港所在社区签订了守法经营承诺书。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定期对在港渔船碰撞、火灾、风灾等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出资近9万元为400余条渔船配备了海上消防救生器材,定期宣讲相关补贴政策、安全生产相关知识,有效的提高了渔民海上生产偶遇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

矛盾快处理。海上纠纷因船只、人员多,且远离陆地,如果无法得到及时处置,极易导致事态扩大。沙子口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力量的作用,海警能够即接即出,快速到达,保证了处理纠纷的时效性,确保纠纷不上岸、矛盾不扩散,把矛盾化解在海上,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和升级。在涉事渔船上岸后网格员及时跟进,确保矛盾纠纷已消除。同时,打造“海上枫桥”新模式,成立由街道水产办干部、水产协会工作人员、社区干部、民警、网格员等组成的“议事会”,在涉事渔船上岸后及时对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并开展普法活动,并做好渔民的海上文明、平安建设宣传工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博)

责任编辑:孙丽荣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