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区中韩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少鹏:
“只要想干事、敢干事,就没有无解的问题”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9日讯 凌晨1点,中韩街道村庄改造入户攻坚小组的灯终于熄灭了。2022年5月,李家下庄村庄改造进入攻坚期,7天的连续作战,是王少鹏和组员们的7个不眠之夜。第二天早上,王少鹏准时出现在同事们的面前,干劲十足。在同事口中,他是个“狮子型干部”,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从不回头。
王少鹏眼中的张村河有很多模样:凌晨的薄暮、夕阳下的璀璨、深夜的静谧……他很明确地知道,这条贯穿中韩街道的蜿蜒河水,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蝶变,将会在未来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每当看向这条承载着希望的河流,工作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张村河区域地处崂山区存量开发黄金地段,拆迁任务重、体量大。面对 “三年内完成片区拆迁改造、三个月拆完张村河南岸四个村”的硬任务,王少鹏有些“没底”。“但张村河片区要发展,拆迁是绕不开的。”王少鹏说。“签了军令状,就没有回头路,组织让我干这个书记,就是要带领大家啃下这块‘硬骨头’。只要想干事、敢干事,就没有无解的问题,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2021年下半年,在市区两级的支持下,中韩街道从群众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入手,开启“张村河南岸片区冬季消防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行动”。为此,王少鹏带领机关和社区干部没日没夜、反复入户做工作,天天“泡”在村里。“白天根本找不到他,要找他,就得去村里”成了那段时间同事们的共识。在王少鹏和同事们努力下,中韩街道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43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拆除工作。
进入2022年,青岛市发出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动员令,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村庄改造被提上日程。
“一些居民不理解,我们就用细致的工作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展成果,把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做成老百姓理解、支持的‘民心工程’。”王少鹏说。为了解决拆迁过程中的历史问题,王少鹏连夜上门拜访街道的退休干部,跑档案馆、查资料,他说:“不能把历史留给历史!涉及国家和群众利益的事情,一分一毫都不能马虎,非把这事弄明白不可。” 面对群众对新生活热切的盼望,他和专班的同事用近4个月时间,征求十余次意见,推演十几套户型方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搬迁安置补偿政策。
今年以来,王少鹏带领中韩街道利用两个半月时间,完成了4个社区、1680处住房的搬迁协议签订工作,签约率均在99%以上,2个社区顺利完成腾房拆除,刷新了崂山村改搬迁的纪录。此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建设、枣山东路打通、跨海大桥连接线二期开工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土地征迁工作也在他的带领下有序推进。
“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对这份工作,王少鹏有着自己的理解。“基层工作是由一项项小事构成的,却是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业。用实干为人民谋幸福、为城市谋发展,是我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