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心里话 | 原李沧区湘潭路街道综治办主任赵玉海:“我的一生,是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的一生”

1972年入党的老党员、原李沧区湘潭路街道综治办主任赵玉海:

“我的一生,是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的一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30日讯 “我年纪大了,这些年的很多事也记不清了,但入党时的事还时常能想起来。”74岁的赵玉海端详着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思绪仿佛又回到了50年前宣誓的那一刻。“那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最自豪的一天,就是年轻人说的‘高光时刻’。”

1963年,赵玉海在湾头生产大队第4生产小队参加工作。没过多久,年轻的赵玉海就在生产小队50户200余人中间出了名,提起赵玉海,大家都说:“这小子,干活真下力气!”为了弥补没能系统接受教育的遗憾,赵玉海参加了大队办的夜校,白天干农活,晚上就着一盏简陋的油灯学习文化。灯一亮,烟气往人鼻子眼睛里钻,艰苦的环境下,很多同学纷纷离开,但赵玉海一学就是2年多。

一天,大队领导找到赵玉海,告诉了他一个影响他一生的消息。“小赵,咱们大队要办工厂,你肯学,派你和两名同志去学技术,你愿意吗?”我愿意!集体让干啥我就干啥。”赵玉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就这样,赵玉海每天到厂里跟着师父学习电气焊。焊工工作需要用到氧气,没有汽车,赵玉海就每天步行近15公里到四方,拿到氧气后再返回厂里工作,业余时间,赵玉海还要承担家里的农活,但他没有丝毫怨言。“给我什么活,我就干什么活。”赵玉海说。

“电气焊看起来是粗活,其实对精密程度要求很高,对于压力容器来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出废品甚至造成爆炸。”赵玉海说。他没事就在厂里找些废铁练习技术,一点一点调整参数,很快就成为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在焊工上岗资格证考试中,他以丰富的经验和纯熟的技术一举夺得技能比武第一名。

由于踏实肯干,当楼山农机厂成立党组织,开始发展党员时,已经担任楼山农机厂车间副主任、团支部副书记的赵玉海在全厂近500人中脱颖而出,和四名同志一起被推举为楼山农机厂首批入党的党员。“那时候没那么多想法,入党当官这种事我更是想都没想过,只要能多学习,把工作干好,我就愿意。”谈起入党的初衷,赵玉海的想法很纯粹。

上世纪90年代初,赵玉海被调往乡党委从事行政工作。面对完全没接触过的领域,赵玉海心里有些打鼓,他找到领导,问出了心中的疑问:“我行吗?”“我相信你没问题!”领导的鼓励让他坚定了信心,从办公室主任做起,根据工作需要,赵玉海先后从事民政、街政等工作。

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赵玉海不讲分内分外,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用9个月时间,踏遍了他所在的片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户人家,还按照要求精心绘制了所有存在疑问人员的土地位置和住房图,让他所在的片区做到人口普查“零差错”。

在职期间,赵玉海曾被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授予精神文明、思想教育、民政工作、计生工作、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并记大功一次,但他从来不把这些荣誉放在嘴边、摆在外面。退休之后,赵玉海依然以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党员学习教育、组织活动、志愿服务中去,遇到需要帮忙、需要调解关系的情况,他都主动参与其中,被邻居们亲切地称为“老赵”。如今,年逾七旬的他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在他的案头,书总是最醒目的“主角”。

“我只是全国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分子。”赵玉海说。“我的一生是很平凡的一生,如果非要说有那么一点值得称道的,就是我的一生是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的一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蔺君妍)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