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服务型执法”:给自己“加担子”,让企业更轻松

守护市场主体,青岛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服务型执法”为企纾困解难

给自己“加担子”,让企业更轻松  

再过三个月,胶州的相成辣椒加工厂负责人张相成将前往新疆喀什、库尔勒等地,开启新一季的辣椒收购。这次张相成比往年任何时候都要轻松,因为就在两个多月前他已获得了政银联手“送上门”的80万元低息贷款,不仅不用再为资金缺口问题发愁,还能将今年的辣椒收购面积扩大到1500亩。

就在今年年初,市市场监管局联手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分行在全市开启了“政银携手助小微”活动,在一场场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会和一次次企业走访中,精准对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需求,至今已发放贷款17亿元。“真没想到市场监管部门能主动上门了解我们的经营困难,还联合邮储银行给我们送来低息贷款。”张相成言谈中充满惊喜,一个“没想到”道出了“服务型执法”理念下,监管与市场之间正在发生新的化学反应。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市场监管部门是“冷冰冰的执法者”,市场监管的工作重点就是“管”和“罚”。“我们不只是市场主体的监管部门,更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服务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善武表示,市场监管部门最核心的工作就是为了让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事实上,2019年机构改革后,市市场监管局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部门。原市食药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合并带来体量上的扩容,40余个处室和院所涉及职能和业务几乎涵盖市场全领域,贯穿市场经济全链条。如何让“大”部门发挥大作用?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探寻推动市场主体高效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4月份,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了《推行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推行“服务型执法”。

“从全国来看,凡是在‘服务型’方向上着力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上也可圈可点,不过之前从未有城市出现过‘服务型执法’这种表述,更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制度来实施。”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指导处处长张咸法表示,执法与服务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推行服务型执法,就是把市场监管领域的各项工作都围绕促进发展、保障民生这个主线来布局,做到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准度、管理有精度。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价值在于落实。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实际上是一个“大执法”的概念,涵盖审批许可、日常监管、执法办案、检验检测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链条全环节服务,包含标准、计量、质量、知识产权、信用、公平竞争、认证认可、打假维权等全职能全领域服务。

如何实现服务型执法?高善武总结了三点:既要有严厉的手段,也要有包容的柔情,更要有服务的“硬核”措施。简言之,就是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

让服务跑在监管前边,让监管跑在风险前边。今年5月,青岛在全国率先推出“青岛市场监管法规通”服务平台,集纳了千余部相关法律法规,以数据化处理手段解决“多而杂”的难点,不管是市场主体还是执法主体,都能实现“一键可查、查之即明、明之即用”。

经济发展要稳住,要获得持续繁荣,还得从市场主体身上要活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认为,市场监管系统充分运用标准、计量、质量、知识产权支持企业和民生发展的职能优势,紧扣“四新”经济和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将市场监管职能嵌入经济、企业、民生发展的“肌理”,穷尽一切手段、能力和办法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引领企业健康茁壮成长。

不久前,青岛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这不仅是一个经济数字,更是一座城改善民生、稳健发展的“生动写照”。在诸多困难挑战下,这座城依然激荡着充沛的创新创业活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

青岛日报2022年7月1日2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