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老城区:新产业“抢班站位”

完成平台投资130亿元,签约引进总投资过350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加速聚集——

市北老城区:新产业“抢班站位”

今年以来,按照“趟出一条老城区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要求,市北聚焦老城区复兴,以开放推动“腾笼换鸟”,以创新驱动“凤凰涅槃”,全面提升城区核心功能和宜居品质。

3月28日,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工,面向全球招商推介;5月28日,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广兴里开园;7月11日,邮轮港区协同区3个千亩项目同时启动建设,总投资过百亿元;7月31日,人工智能国际客厅启用——这一系列新动作,成为展示市北当下老城更新与复兴的生动注脚。



青岛国际邮轮港

“市北突破了,青岛老城复兴就有了希望;市北崛起了,青岛主城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未来。”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说。

据了解,目前,老城区产业多点突破、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房屋征收顺利推进,已完成平台投资130亿元,签约引进总投资过350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洪泰山海会等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加速聚集,一幅活力、时尚、方便、温馨的老城区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港兴城,打开老城区复兴新格局

针对近年来老城区建设滞后、产业“空心化”等问题,市北提出“1412”和“六个千亩”产业发展布局,探索中国北方城市老城区转型新样板。

大港是核心区发展的突破口,老城复兴的“引爆点”。在全市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的大背景下,市北把以港兴城作为开放创新引领的突破口,利用大港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这一独特资源,打造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发展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全面打开了老城区复兴的新格局。

面临老城区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商业冷落化、历史包袱重等难题,市北借势青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转换路数,升级打法,坚持市场化发展路子,面向全球聚集资源要素,通过市场和资本的力量促进老城区产业更新迭代。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为了将“包袱变财富”,解决融资难题,市北以时间换空间,建立区国有公司全链条运作模式,通过区属国有公司长期运营,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平衡项目成本。据了解,目前,市北正在探索资产证券化路径,在扣除政府专项债本息情况下,研究发行CMBS等金融产品,以更好地盘活历史文化街区资产。

改革撬动,营造老城区发展新生态

“城市的主角是居民。”为了让城市变得更加人文主义,让城市更优雅的成长,市北聚焦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把“时尚”元素融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工作,推动老城区向国际范儿的现代化街区转型。

在顶层设计方面,市北对标学习北京南锣鼓巷、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等成熟经验,全面完成历史片区产业策划、城市更新综合规划等5项专项规划;在发展布局方面,围绕打造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集聚区,完成6个历史文化街区空间规划编制和四方路、馆陶路、上海路-武定路3个核心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为城区更新、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盘活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为了推动老城全面复兴,市北区以打造中国北方营商环境最优城区为目标,打出改革“组合拳”,营造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标志着青岛老城复兴之路进入“加速期”,由历史片区专班统筹负责14平方公里历史街区保护利用、老城区更新复兴等重点工作,仅用3个月就全面梳理了6个历史文化街区、565处保护建筑细节情况,用两个月建立健全历史片区资源载体动态资料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余瑞新)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