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2年7月6日6版
一周说
莫待“妙手”变“俗手”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工作如下一盘大棋,在这场博弈中,修炼“本手”、追求“妙手”、避免“俗手”,应是各级各部门遵循的基本法则。
着力解决“堵”的问题、持续整治“乱”的现象、扎实做好“美”的文章。在这层层发动、人人参与的棋局中,“本手”往往被理解为各级各部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妙手”则是在此基础上敢于创新,打破常规,拓展思路,迈前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推动问题解决;“俗手”通常被认为是空谈空想,对群众有损无益之举。应该说,为了解决百姓问题,相关部门在解决城市顽疾时“妙手”频出。但再妙的手,也须各方配合,方能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如果好的措施因一些原因无法落地落实,那么,再好的创新解决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发挥作用,本应棋高一着的“妙手”难免沦为 “俗手”。
近日,根据市民反映,记者前往李沧区李村街道达翁农贸市场附近探访停车秩序混乱引发交通拥堵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李沧区相关部门近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在多方调研后,将该市场附近的驾校改建为临时停车场,买菜的市民可在此免费停车一小时。
农贸市场是市民身边的“菜篮子”,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方窗口。农贸市场周围停车资源先天不足,但群众有停车买菜的实际需要,要破解这对矛盾,相关部门创新方法,在停车位“一位难求”的农贸市场周围建设临时停车场,不仅增加了近百个停车位,真正实现了“开源”;而且还实施了免费停车1小时的收费政策,对买菜群众短时间停车与住户长时间停车进行了细分,实现了精准“分流”,不失为一招治理乱停车和道路拥堵顽疾的“妙手”。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新举措实施了两个多月,达翁农贸市场附近乱停车问题依然严峻。记者看到,在交通晚高峰时段,乱停乱放的车辆占用了人行道和两条车行道,造成君峰路南向北方向长时间交通拥堵。而此时,停车场内常有三分之一的停车位空置。
治堵方案的初衷很好,但为何群众无法从中受益?记者观察发现,新建的临时停车场距离达翁农贸市场仅有50米,且为智能停车收费,停车设备不可谓不先进;而且,相关部门在农贸市场周围设置了3处引导牌,明确标注“买菜免费停车1小时”的优惠政策,指引也不可谓不完备。
但硬件设施齐备后,作为软件的服务和管理却没有及时跟上,给部分图一时方便的司机留了违规“破口”。由于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执法和有序引导,一些司机在路边见缝插针地停车、少数商贩也占领人行道违规摆摊,引发其他司机纷纷效仿,导致严重的“破窗效应”,市场周边乱停车现象并未有效改善。
因此,想让“妙手”真正展示出棋高一招的实际效力,交警部门、市场管理单位和街道社区必须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向前一步、“软硬”兼施、通力合作。交警部门除了加强日常巡查执法外,可以抽调警力在市场周边增设临时岗,督促并帮助司机改变在此乱停车的陋习;市场管理人员应配合交警加大宣传力度,限制商贩占用人行道或车行道停放货车行为;街道和社区也应安排文明督导员和社区志愿者,引导司机前往停车场停车。如此,方能真正发挥治堵“妙手”之功能,实现引流“妙手”之效应。
当然,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场“双向奔赴”,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临时停车场未能发挥预期功效,过往司机守法意识差也是重要因素。因此,每名市民都应以主人翁姿态,积极配合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城市治理创新之举的落地落实,共同凝聚城市治理的“最强合力”,让相关部门的治堵“妙手”真正发挥出城市治理的“制胜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