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掌握水产“芯片”,向着世界一流蓝色种业中心迈进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审定通过的26个水产新品种并进行推广,其中有青岛主导培育的6个水产新品种。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水产新品种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

掌握水产“芯片”,向着世界一流蓝色种业中心迈进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4日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公告,公布2022年审定通过的26个水产新品种并进行推广。其中,由青岛院所、高校、企业主导培育的水产新品种有6个,主导和参与培育的水产新品种总数占比约40%,显示出青岛海洋水产新品种研发的优势和实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养殖业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海洋领域,我国海水养殖早已远远大于捕捞,研发出更高质量的水产新品种成为保障水产品产出的关键。青岛是我国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主导品种的研发地,具有海洋种业发展优势,目前正围绕打造“国际种都”总目标,向着世界一流蓝色种业中心迈进。

青岛科研人员观察培育的南美白对虾

青岛累积培育水产新品种约70个,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

中国海洋大学培育的栉孔扇贝长牡蛎“海大4号”,与母本相比,10月龄体重提高62.5%,成活率提高11.5%;与父本相比,10月龄体重提高12.2%,成活率提高16.6%;

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刺参“鲁海2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刺参相比,24月龄体重和成活率分别提高22.5%和26.8%;

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长牡蛎“前沿1号”,与母本相比,14月龄壳高提高15.4%,体重提高16.8%;与父本相比,14月龄壳高提高20.2%,体重提高22.4%;

……

在农业农村部推广的26个水产新品种中,青岛培育的水产新品种一一亮相。名单显示,由青岛力量培育的水产新品种占比约40%。其中,青岛主导培育的水产新品种有6个,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培育的栉孔扇贝“蓬莱红3号”、海湾扇贝“海益丰11”、长牡蛎“海大4号”,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培育的刺参“鲁海2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培育的大菱鲆“多宝2号”,以及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长牡蛎“前沿1号”。

中国海洋大学、海科院、黄海所、青岛前沿……正是以这些雄厚的海洋科研单位、企业为支撑,青岛成为我国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主导品种的研发地,引领着我国海水养殖产业继续发展。

“青岛集聚了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所、中科院海洋所、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涉海高校、院所、企业,从事育种遗传研究的科研机构占全国约40%,在青涉渔科研人员、科研单位及培育出的水产新品种数量皆居全国第一。”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海洋渔业处副处长王亚楠说,农业农村部历年的水产新品种推广,都少不了青岛的身影。据统计,青岛近年来累积培育国家认定的水产新品种约70个,占全国总数四分之一以上。

得益于在刺参领域的发展优势,青岛瑞滋今年获批国内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图为工作人员展示青岛院企联合培育的刺参“参优1号”水产新品种。李勋祥摄

青岛培育的水产新品种不断推广全国,也推动自身渔业转型

“国外一对种虾价格在1000元以上,很贵,但是我们也没办法,不得不买。现在我们有了青岛育种团队培育的种虾,价格低不说,还长得快、不生病,用着也放心。” 谈起近年来种苗产业的变化,今年已经用上青岛选育的对虾新品种的山东昌邑养殖户李大勇兴高采烈。

李大勇养殖的虾叫南美白对虾,具有个头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后,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年产量超180万吨。然而,种源几乎一直被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以前养殖户需要花大价钱购买国外种虾,自己繁殖的虾苗用不了两年就会退化,生产上表现为个头小、成活率也低。我们团队自主培育的南美白对虾种虾不仅具有生长快、抗性强、养成率高、产卵量大等优点,而且在成本上降低了60%以上,同时生产的虾苗在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方面都有所提高。”黄海所副所长孔杰研究员说,目前他们已连续2年实现年产2万对种虾培育,培育的南美白对虾种虾“游”出山东,“游”向广东、海南、浙江、江苏、河北等全国主要养殖区。

这是青岛培育的水产新品种进行推广的一个案例。除南美白对虾外,刺参“参优1号”良种苗种供应量占全国苗种需求的30%以上,三倍体牡蛎在全国苗种市场占有率超过70%,“白玉参”、“黄海系列”中国对虾、“海大系列”长牡蛎等品种受到业内高度认可……近年来,一项项获农业农村部推广的青岛水产新品种,走向了沿海各省市,为全国水产养殖业带来了优质种源。

“青岛历年来培育的水产新品种,不仅走向其他省市,而且也推动着青岛渔业转型发展。” 王亚楠介绍,近年来,青岛通过实施良种示范推广工程,推广应用刺参良种约4000公顷、虾类良种约3500公顷、蟹类良种约1500公顷、鱼类良种约880公顷,有效提升了良种覆盖率,丰富了市民餐桌。

事实证明,只有不断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水产新品种,才能将种源做到自主可控,才能端牢“蓝色饭碗”。“‘十四五’期间,青岛将继续发挥在蓝色种业的科研优势,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大力开展水产良种研发创制,围绕刺参、牡蛎、凡纳滨对虾、大西洋鲑等重点养殖品种,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核心应用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支撑。”王亚楠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凤一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