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赋青岛 | 悟牛智能:当“无人驾驶+机器人”走进田间

悟牛智能:当“无人驾驶+机器人”走进田间

依托10年技术储备不断破除“偏见”,在商业化道路上加速奔跑

前不久, 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4部门联合发布农业、建筑、医疗、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名单,全国总计77个场景上榜。在青岛入围的4个应用场景中,青岛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独自抢得两席,分别是:林果旋耕、播种、植保等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设施农业播种、植保、收获等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

这份名单让不少人对悟牛智能刮目相看。曾几何时,悟牛智能在创业圈中饱受质疑。用创投圈的行话说,悟牛智能所做的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驾驶没有可对标的企业,言下之意是悟牛智能的商业模式无法走通。但悟牛智能的创始人尹本强不顾“偏见”,坚持自己的商业判断,10多年间前后投入4000多万元做产品研发。如今,逐渐获得市场认可的悟牛智能,已经踏入商业化新阶段。今年第一季度,悟牛智能就已经实现了去年全年的订单额,预计今年全年,公司收入将较去年翻三番。

“地产人”跨界创业

某种意义上,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想要通过自己的技术或商业天赋实现财务自由,一种则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想要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悟牛智能的创始人尹本强就属于后者。

曾先后就职于中建八局以及房地产企业的尹本强,2011年前后选择投身农业领域创业。起初,尹本强的想法十分朴实——找个能养老的“营生”干干。农业,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一号产业”,种出来的产品自己吃也放心。彼时,不用说人工智能、智慧农业这些概念没有诞生,就连移动互联网都还尚未勃兴,那时创业者瞄准的概念大都是商业O2O,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知名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尹本强创业前一年。

一开始尹本强也不懂什么农业机器人,就是简简单单在平度租了个农场种苹果,想着用工业化的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种着种着,尹本强开始发现,劳动力是个不小的问题。喷洒农药、采摘的工人越来越不好招,有没有可能用机器人替代?

尹本强遇到的问题也是全国农业都面临的问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农村的年轻人进入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持续攀升就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中国粮食生产总成本从每亩395.5元增加到1068.6元,平均每年增长10.5%,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年均增长7.6%,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2.2%。这期间,农业生产成本的上涨,45.4%来自人工成本,32.4%来自物质与服务费用,22.2%来自土地成本。另有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农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占比都超过50%。

发现了这一痛点后,尹本强算是更加清晰地明确了创业方向——开发能自己下地干活的机器人。于是,尹本强招兵买马,找来机电、软件工程师,开始按自己的想法“捣鼓”机器人。

质疑中成长

“人工智能”是悟牛农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所在。据尹本强多方了解,全球范围内都尚没有将无人驾驶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场景中。悟牛智能的思路是提供基于“无人车”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涵盖管控云平台、无人驾驶车以及作业机器人。


创业过程虽然充满波折,但悟牛智能始终坚信农业机器人一定会成为刚需。

2017年,悟牛智能的第一代农业机器人正式研发完成。经过一年多的磨合使用,2018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专家的现场见证下,悟牛智能的第一代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在公司自营农场顺利得到验证。

悟牛农业机器人能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以无人驾驶果园管理机为例,每台管理机可覆盖200亩丰产期果园的日常植保作业。五六分钟即可完成一亩果园的喷洒作业,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到10亩,相比传统人工打药效率提高2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一名农场技术员可以操控多台管理机进行全程无人化作业。此外,管理机可以有效降低重喷、漏喷等现象,实现精准植保作业。

但让尹本强没想到的是,将无人驾驶技术创新性地应用于农业场景,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落地的悟牛智能,竟然在创投圈碰了壁。每次与投资人见面,尹本强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是否有国内外对标的企业,而每次尹本强如实回答没有后,绝大部分投资人都会对悟牛智能的商业模式和变现能力产生怀疑,融资的事也会不了了之。

好在尹本强有一定资本积累。“资本不看好又怎么样,我们相信我们的技术和产品一定能成为刚需。”悟牛智能项目经理王佳表示。所以,悟牛智能不仅没有放弃,反倒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并率先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得到了认可。

悟牛智能先后与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等达成合作,产品服务涵盖耕、种、管、收等过程,同时也承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所属无人农场或无人驾驶智能农机项目。

同时,悟牛智能也承担了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惠民专项——农业采摘机器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

商业化加速跑

2020年开始,悟牛智能开始从研发转向市场推广阶段。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多多少少打乱了悟牛智能开拓市场的步伐,但也让“机器换人”越来越成为刚需,为悟牛智能的产品销售添了一把火。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2020年我国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估算约为622亿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1.26万亿,占农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15%。悟牛智能始终相信,无人驾驶农业机器人未来一定会是这个庞大智慧农业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互联网大厂在市场竞争中的一次“短兵相接”,更让悟牛智能信心倍增。“某大厂抄袭了我们‘牛’的设计,双方谈判后,它们整个产品团队也解散了。”王佳说。

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让尹本强看到了坚持的价值。

嘉兴世合新农村开发有限公司是此次悟牛智能优秀国家应用场景的联合申报方之一。双方之所以牵手,源于一次展会。2021年底悟牛智能参加的一个行业展会上,备受劳动力短缺困扰的嘉兴世合急切地想要为自己的大棚引入几台会播种、喷洒的机器人。虽然多家参展商都表示能做这种机器人,但只有悟牛智能拿出了实打实的产品,还展示了一大串应用案例。嘉兴世合与悟牛深入洽谈后,当月就签下订单,采购了悟牛智能的6台机器人。

同时,使用悟牛智能机器人后,嘉兴世合大棚中的相关数据都存储在悟牛搭建的智慧农业管控云平台中,种植过程中机器人所有的行动轨迹、作业次数、作业质量等都能可视化清晰地看到,实现了全流程的可溯源,对于主打有机农产品的嘉兴世合来说,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如果没有之前近10年在这个方向上的坚持产品研发和打磨,恐怕不会这么容易就拿下订单。2021年,悟牛智能实现机器人销售额300万元,今年目标实现3000万元。

但面临越来越多的订单,尹本强有了新的“烦恼”——有订单但不敢接。有人会觉得这是“凡尔赛”,但对尹本强来说这却是当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如果不能尽快突破商业化面临的产能瓶颈,悟牛智能就极有可能错过窗口期,从而将过去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希望能尽快找到合适的厂房,实现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王佳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青岛日报2022年7月22日7版

(点击版面查看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