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这局棋,崂山再落关键一子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1日讯  考量和引领高质量发展,崂山区有了新的视角和维度。

今天上午,崂山区高质量发展暨质量强区创建工作会议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崂山区创建山东省首批质量强区工作方案》,表彰了第四届崂山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揭牌了崂山区经济发展促进会……通过总结全区质量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以更大力度推进质量强区建设。

在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着眼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实现从“数量追赶”到“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成为应有之义。

夯实发展的基石,本次大会,崂山区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审视和谋划质量工作,明确提出全面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领域质量水平,推动形成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为加快推进“五区同创、勇当排头”,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支撑。

质量成就未来

经济增长,质量先行。质量是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从世界经济的历史经验看,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政府往往会把质量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按照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党和国家把质量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确立了质量强国战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质量工作,强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也正是通过以“大质量”思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品牌强市和“标准化+”战略,近年来,青岛在产品质量、品牌建设、质量支撑等方面的成绩均较为亮眼。全市坚持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转型,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回归到崂山,自建区之始,该区就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崂山区深入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时至今日,质量工作已成为服务崂山区委区政府决策、广大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维护崂山区品牌声誉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成为改善崂山区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目前,崂山区已拥有中国质量奖1个、省长质量奖1个、市长质量奖9个,拥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23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97项,国家标准579项,行业标准166项,16家企业入选了新一代“青岛金花”;全区质量工作考核评议连续五年获全市A类等次,消费者满意度综合测评全市第一。

尤其是在实体经济振兴号角全面吹响的当下,质量更是成为崂山区实体经济内生增长之魂。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建立百年品牌的基石,我们将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让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董事长邢慧这样说。不单单是崂特啤酒,在大会现场,捧回第四届崂山区崂山质量奖的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舵、青岛海德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正璟等人纷纷“现身说法”,分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质量。“质量成就未来,公司成立26年来,一直以质量作为生命线,这也是我们不断获得市场认可,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的立身之本。”张舵说。

寄予厚望&全力支持

抓质量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安全,青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讲质量、重质量、抓质量。

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崂山区对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进入新发展阶段,踔厉奋发,融入全市发展大局的崂山,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崂山特色的“质量强区”之路,为质量强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高善武对崂山区质量工作提出两点希望——希望崂山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持续发挥“质量强市”标杆示范作用。

这就要求崂山区上下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在质量提升工作中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的区市,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突出崂山特色,以高质量、好品牌、新动能为工作主线,持续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要求崂山区以拉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线”为出发点,切实抓好质量强区、品牌引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三项工作,力争在质量提升、品牌建设、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市前列。

还要求崂山区牢固树立“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的理念,在农业、食品药品、制造业、服务业、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切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区产业链向中高端发展。

此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等崂山区的优势产业,在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品牌梯队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品牌产业、创建品牌园区,为全市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品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提出希望的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也将持续加大对崂山区质量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崂山区大力开展质量提升,争创全省“质量强县”,并在全市质量强市战略中凸显崂山元素、崂山特色;围绕崂山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持具有一定品牌基础的产业聚集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旅游观光区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山东省和青岛市优质产品基地,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品牌。

还将支持崂山优秀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和市长质量奖,以及争创“好品山东”、省和市高端品牌;支持崂山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质量品牌人才储备和人才素质提升,加大对崂山区“首席质量官”“首席品牌官”“卓越绩效自评师”培训和扶持力度,不断夯实崂山区质量强区基础,加快崂山区质量和品牌人才高地建设。

“质量强区”的崂山策

带着市级层面的期许与支持,在争创山东省首批“质量强区”的过程中,崂山区将如何施为?

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表示,未来,崂山区将从大处着眼,充分认识提升质量工作、创建质量强区的重要意义;将从细处入手,多措并举推进质量提升、创建质量强区;将从实处着力,全面形成提升质量工作、创建质量强区的强大合力。

一方面,崂山区将以创新引领质量提升,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从源头上加快提升质量供给水平。

技术创新要有新突破。今年,崂山区发布了100个项目的“揭榜挂帅”榜单,重点突破一批影响质量提升、制约产业安全的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适用性、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加快提升整体质量水平,让“崂山制造”成为高品质、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象征;

工业创新要有新标杆,崂山区将以564家“专精特新”企业为主力军,积极开展装备升级、技术攻关、顾客满意度提升等专项行动,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培育出更多的独角兽、瞪羚、隐形冠军企业;

农业创新要有新进展,崂山区将放大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的引导效应,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在提高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等特色产品质量基础上,再打造一批高品质、有口碑的新产品,提升农业质量竞争力。

另一方面,崂山区将以品牌拉动质量提升,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打造更多的自主品牌、金字招牌,加快推动“崂山产品”向“崂山品牌”迈进。

加快“创”的步伐。引导企业构建品牌管理体系,支持更多企业从争创崂山质量奖向争创市质量奖、省质量奖、中国质量奖等荣誉发力。到2026年,争取市长质量奖突破13个、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突破85个、中国驰名商标突破25个。

打造“强”的载体。聚焦重点产业功能区、专业化园区,加快培育一批行业品牌,创建一批质量提升示范区、知名品牌示范区。实施服务业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强化优质服务承诺标识和管理,加快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品牌。

形成“广”的影响。组织开展一批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推广活动,大力培育第三方品牌服务市场,不断提升崂山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崂山区将以标准倒逼质量提升,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不断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和引领性,让崂山制造加快从“国内优质”走向“国际优质”。

大力提升标准。及时跟踪发布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倒逼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探索实施区级重点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等,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主动创造标准。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开展创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提高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的“话语权”。聚焦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领域,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业链标准联盟。力争到2026年,主导或参与制修订的国际标准达到120项,国家标准达到800项,行业标准达到200项。

全力用好标准。深入实施“标准化+”行动,推动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广泛应用,健全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等领域标准体系,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崂山区还将以基础支撑质量提升,切实加强计量、认证许可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形成支撑质量水平提升的坚实基础。

加强整体谋划。探索建立符合发展需要、具有崂山特色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依托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的“国字号”优势、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全市领先的集聚优势,建设一批高水平基础共性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技术服务。

强化多元供给。支持大中型企业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产业计量测试、标准化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咨询等新兴质量服务业态,深入开展前瞻性计量测试技术、产业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为各类产业和企业发展赋能。

坚持开放共享。加强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加快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责任编辑:周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