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新闻记者援藏日记143 | 一名社区书记的一天

时间:2022年8月14日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9℃/23℃  小雨转阴

一睁眼,8点了!次仁平措懊恼地拍拍头,赶紧从办公室起床,安排起当天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前一天晚上,次仁平措争取来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近3000斤新鲜蔬菜,考虑到社区流动人口平日物资储备少的实际,当时就想着赶紧发放到社区内急需蔬菜的流动人口手中,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次仁平措于是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连夜分菜,这一干就到了凌晨3点多。回到办公室睡觉时,已经是凌晨快4点了。这就是次仁平措“睡过头”的原因。

次仁平措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城北街道办事处米日社区党总支书记,退伍军人,“90”后。自8月7日疫情发生以来,连续8天,次仁平措每天只能在办公室睡上三四个小时,基本上是凌晨3点左右睡觉,早上6点多就得起床安排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现在要求持续静默、不串不聚,我们就要做到人不出户守规矩、上门服务接地气。”次仁平措说。

来看看次仁平措一天的工作吧:

早上8点起床后,立即根据桑珠孜区和城北街道的安排部署开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到物资储备仓库领取帐篷,准备在社区封闭巷口后留存的出入口搭建帐篷,派出值守人员日夜值守,严格做到“人不出户、车不上路”。

上午9时30分,次仁平措泡上一碗方便面当做早饭。

上午10时,次仁平措开始装菜。

上午9点30分,泡上一碗方便面当做早饭,简单吃完后就开始装菜。米日社区有500多户居民,加上流动人口一共有3000人左右,大部分都是居民自建房,且社区内道路狭窄。次仁平措找来3辆电动三轮车,满满地装上菜后兵分三路给社区流动人口上门送菜。整个送菜工作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上午11时多,次仁平措在米日社区给流动人口送菜。

上午11点30分,送完菜后,闲不住的次仁平措又带着社区工作人员来到嘎曲门塘路和上海北路路口附近,这里有一处仅有两米宽的社区小巷口之前没有采用硬隔离,因为当时时间紧急只是采用现有材料进行了阻隔,次仁平措找来铁皮围挡将这处巷口完全封闭。

上午11点30分,次仁平措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封闭小巷口。

中午12点开始,继续领取帐篷,并在预留的社区出入口将帐篷完全搭建好,一件一件事情做完,已经到了下午3点。这时,社区的防疫人员们才得空吃上中午饭。午饭就是简单盒饭,早就送过来了,这会儿都捂了。然而,次仁平措和同事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囫囵吞枣般吃完中午饭,都没顾上歇息,又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下午3时,次仁平措和同事们才吃上中午饭。

下午3点40分,次仁平措带着两名同事登上皮卡车,准备到南郊物资仓库继续领物资。米日社区在城北街道,顾名思义,在城区北部,仓库在南郊,这趟路途基本就是跨过了整个城区。社区的名字“米日”是藏语音译,翻译过来是“民族”的意思。这是一个老社区,社区内少数民族众多。这趟南郊行程,次仁平措还肩负着两项“重要任务”,社区内一位少数民族居民家中没面粉了,拜托他到南郊的亲戚家帮忙带一些面粉回来,另外他还要到高速公路出口接一下返家的社区居民。“跑一趟能做三件事,已经很好了,效率提高不少。”次仁平措笑呵呵地说。

晚上9时,次仁平措在核酸检测点安排工作。

下午6点,次仁平措才回到社区。但是,在回程的路上,他就接到了街道办事处的电话,从晚上开始到第二天中午,全民核酸并务求不落一人。米日社区有3个核酸检测点,平均每个检测点要取样1000人左右。回到社区第一时间,次仁平措就召集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办和公安驻点工作人员共计26人,分配工作、搭建检测点帐篷、布置现场……等三个检测点准备工作做完,已经晚上9点多了。看着社区居民排起的长队,次仁平措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背起30多斤沉的消毒喷雾器,沿着长队又消毒一遍。然后,他又奔赴下一个核酸检测点……

晚上9时30分,次仁平措在核酸检测点消杀。

“今晚不用睡了,估计得熬个通宵。”次仁平措说。

这,就是一位社区书记的一天。(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青岛援藏干部 王建亮)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