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山村孩子圆音乐梦,中石大学子将美育带入大山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8月16日讯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清晨贵州省镇宁县革利乡中心学校传来轻快的歌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爱黔行”支教队开启了一天的教学。从8月1日到8月14日,为爱黔行支教队的支教课程不是熟悉的语文、数学,而是音乐。支教队员给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了各类音乐课程,将美育带进大山,在孩子们的心中早早地播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在山村小学,艺术教育是软肋。受包班教学、教师紧缺等条件限制,艺术类课程在农村学校开设效果欠佳。当支教队员告诉孩子们要开设音乐课时,孩子们十分惊喜。“音乐设备极度匮乏,孩子们将音符读作数字‘1、2、3……’,不知道‘哆瑞咪发’……”支教队员介绍。队员们从音符开始讲起,手把手地教、一对一指导,引导孩子们用拍桌子的方式跟着节奏打节拍,教会孩子们如何开嗓。孩子们板板整整地坐好,瞪着充满求知欲的眼睛,仔细聆听老师的每一句话。原本略显拘谨的课堂在一声声手掌相互敲击的声音中逐渐活跃起来。

支教队还拿出团队累积的费用,为每个孩子购买了竖笛。当支教队员拎着竖笛走进教室时,所有学生都兴奋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簇拥上来看这个对他们来说无比新奇的玩意儿。“在音乐课本上看到过这个乐器,但是我们不知道在哪买。”孩子们说。支教队员向孩子们介绍了竖笛的结构和原理,手把手教给孩子们演奏操作。第一次接触竖笛,孩子们有些手足无措,手指不知道该如何稳当地按住笛孔,练习期间就变了姿势。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很强,一节课下来,一些机灵的孩子已学会用竖笛吹奏几句《小星星》。班长施怡说:“如果不是哥哥姐姐们的到来,像我们这样山里的小学,不大可能接触到乐器。我们这里没有专业的培训班,如果到市里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谢谢哥哥姐姐们圆了我们的音乐梦。”

今年是建团100周年,支教队成员自觉担负起引导孩子们树立入队、入团、入党“人生三部曲”的志向理想的任务。重温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支教队员选取了《沂蒙山小调》、《茉莉花》、《强军战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民歌红歌,介绍了歌曲创作背后瓦解敌人、帮助群众、鼓舞红军斗志、建设一流军队的故事。孩子们对于那段红色岁月,有了自己懵懂的理解。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仅仅只用几遍就能学会一首歌曲,一展稚嫩而嘹亮的歌喉。用音乐奏响时代强音,用音乐培育时代新人。一堂堂生动的音乐课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也让学生与老师的心更近了。支教队员们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着美育,指引着学生唱响时代之声,与他们一同乘着乐符的翅膀,飞向诗意的远方。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通讯员 马达 牟采梅)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