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上好学”!青岛:三年、十大攻坚力促“倍增”

人是城市发展的内驱力,而教育,给这份动力加满了能量。青岛教育,正在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8月23日,《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发布。这份行动计划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捧出了“大礼包”,更让人们对青岛教育的未来充满期待。

青岛的基础教育横向比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并连续三年在省政府对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但也要承认,青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区域学位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初中学校办学水平差距较大、优质初中相对较少而且分布不均衡等等,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把教育纳入了全面优化公共服务的首要内容,提出“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以问题为导向,青岛此番确立了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的主要目标:到2024年,培育推出一批家门口好学校(幼儿园)、优质教育集团和教育强镇,各区(市)基本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学位充足、布局合理、资源优质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年为期,集中攻坚。2024年,青岛的教育将是这样一番景象:家门口的幼儿园优质普惠;中小学没有了大班额,教学设施合理便捷,老师专业有爱,家长懂教育,学生爱学习;城区学校更加均衡,乡村学校“小而美”“小而优”,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01、面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超前性布局

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举全村之力。教育从来是一场关系全社会的集体事业。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在今后五年要全力抓好的十个方面工作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做好‘双减’工作,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高标准建成康复大学,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0所以上。”

报告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美好家园的实践之一。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中也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计划的一些具体步骤也在报告中有所体现,如新建、改扩建4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改造50所农村薄弱幼儿园。健全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和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以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名义联合印发,是未来三年青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到2024年,全市新建改扩建220所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6万个,更好地满足就近入学需求;到2024年,各区(市)基本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标准,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到2024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8%,优质园占比达到80%,更多幼儿能够在家门口接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到2024年,全市幼儿园联盟办园参与率达到100%,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50%,薄弱中小学参与率达到100%……

一系列的行动计划有着强有力的保障。比如经费方面,就明确将健全基础教育经费持续增长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分年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更好地保障和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选择聚焦教育改革,是这座城市面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考、超前性布局,需要举全市之力、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

02、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前所未有的速度

关注整体教育要素,覆盖全域教育领域,青岛对教育的关注力度前所未有。这样的力度必将带来教育大踏步的发展速度。

三年为期,时间紧,任务重。当前,保供给、初中学校强校提质、强师兴教等行动已经次第开展,条件成熟一个就推进一个。

今年以来,青岛先行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推动完工50所,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学位约8.07万个。学位保障行动已经有了成效。秋季学期,54所中小学、幼儿园启用。新校建设速度刷新纪录。

根据规划,近三年有100所新校将建成投入使用,届时新校将占到全市普通中小学的10%左右。这些新校能不能办优、办强,直接影响全市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启动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等举措,持续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改革,能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在家门口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九月,青岛实验初级中学李沧分校、崂山分校将迎来第一批学子。这两所青岛实验初中集团内的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有高起点的师资队伍。不止是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九中、青岛三十九中和青岛五十八中也分别与崂山区、李沧区、高新区等区市签约托管部分学校,一些学校今年已经正式招生。

新学期,西海岸新区董家口小学将迎来新生。因为办学条件改善、办学实力提升,今年本地学生回流现象明显,生源由最初的900多人提升到现在的1700人。董家口小学的餐厅扩建工程、理务关幼儿园进行原地重建、大村小学改造游泳池工程、泊里小学校舍维修工程等项目齐齐推进。

硬件建设让农村学校美起来,师资力量的支持让农村学校强起来。平度市为强镇筑基乡镇幼儿园、小学配备的教师已经培训完毕,各区市组团帮扶的老师已经到位,新学期,农村学生的家门口也有了好学校。

03、十大行动三年攻坚,青岛教育大变样

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成教育强市,三年间青岛将着力推进十大攻坚行动。

推进学位充足供给行动,将全面保障就近入学需求。重点加强高新区、西海岸新区等功能区,城乡接合部新建居住区和教育配套设施相对薄弱区域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建设,加快实施市南区、李沧区、即墨区等区域校(园)舍改造,加快推进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等10个重点低效片区(园区)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和周边配套设施完善。

推进教育强区(市)建设行动,将全面提升城乡教育品质。实施乡村幼儿园改造提升、美丽乡村学校建设、城区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三个项目,完成150所农村幼儿园改造提升;补齐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短板;通过建设改造、学生分流等形式,解决城区中小学面积不足的难题。

推进幼有优育突破行动,将全面促进普惠幼儿园的优质发展。新建的城镇居住区配套园全部办成公办园,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农村集体经济举办公办幼儿园,对公办学位紧张的区域采取举办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回购回租民办园等措施,增加公办学位供给。

推进新校高位发展行动的目标是建设百所优质新校。青岛将优化并落实建设用地、校舍建筑、体育场地等办学条件标准,建设设施一流的精品新校。同时,采取提前一年遴选校长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优秀校长“一长多校”等措施,推动新校在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下高起点、高水平办学,办成家门口新优质学校。

推进智慧教育赋能行动以新技术培育教育新动能,采取建设新型网络基础设施、丰富优质微课资源供给、提供公益性网络化教学服务等措施,让城乡孩子“同上一堂课”,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推进强师兴教保障行动建立以在校在籍就读学生数量为依据适时核定编制的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来青任教,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引进行动计划、青年教师“菁英计划”和新入职教师连续五年培养计划。

教育急不来,也等不得。孩子面前,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碰撞,教育者面前,是分秒必争的布局落实。

教育的三年规划已经铺就,尽快把规划图变作战图,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成倍地在学生身边生长,让优质教育的影响力成倍地在学生身上迸发力量,需要青岛教育者的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作者 | 赵黎     摄影 | 韩星     编辑 | 疾风

往期精彩内容正在开发,欢迎关注!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发送邮件至qbguanxiangshan@163.com

分享到 分享